第五十章資助丹陽精兵千餘(第1/4 頁)
丹陽跟吳郡雖然不遠,而且可以順江而下,孫策也沒有打算帶著五萬人浩浩蕩蕩得一路跋涉到吳郡去。
孫策直接說道:“屯卒兩萬餘人和徭役上萬人,就留在石城縣,繼續軍屯開墾,建設水利,興修道路。我只帶大軍和工匠,共計萬餘人前往吳郡。”
對稍顯錯愕的呂範,孫策笑著說道:“不要對周府君報以太大敵意。周氏作為公卿世家,與我聯姻,對我鼎力相助,資以錢糧數萬,士卒數千。我們俱為一體,屯卒就算留在石城縣亦不會受郡府苛難。難道真定王劉楊會掘光武根基?”
老丈人周尚雖然更傾向於袁術會掃平天下,但怎麼說跟孫策也是政治聯姻。
雙方不僅是姻親,俱為一體。而且如今都還是袁術麾下部將,欲共同擊敗劉繇。不論從哪個角度上講,他都不可能去破壞石城縣孫策的軍屯。
而且老丈人最近都在清理涇縣以南數縣的叛亂豪強,源源不斷的將錢糧兵丁送到孫策營中,給他提供後勤支援,共同擊破劉繇。
故丹陽太守周昕前後給曹操提供了精兵上萬人佐其征戰。
孫策相信老丈人應該也能有這種能力。僅是資助給孫策的丹陽精兵就能近萬,所以丹陽郡府更不可能去奪孫策那區區兩萬的老弱屯卒。
呂範只是擔憂的問道:“可我們去往了吳郡,而將士家眷都留在了石城縣,是否會導致軍心不穩?”
孫策笑了起來,他強開歷史外掛,那就真的一點道理不講了。
“無妨。我有把握丹陽郡始終在我們勢力疆域之中。”
老丈人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去壽春了,換一任丹陽太守,那孫策就可以毫無負擔的率軍重回丹陽了。
當然老丈人不走更好,他管理丹陽,源源不斷的支援孫策,那就相當於孫策統治了丹陽。
只要態度豁達,周尚擔任丹陽太守和吳景擔任丹陽太守,差別其實並不太大。
他們二人性質上講其實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孫氏姻親,孫策的長輩。
而且同樣鼎立支援,無非吳景是率軍支援,周尚是內政支援。
作為諸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胸襟開闊。
關於丹陽郡的安排,孫策態度堅決,呂範就不再多言。畢竟總共也才兩萬餘屯卒,就算是判斷有誤,亦沒有多大影響,當前而言,的確是周府君的鼎立支援更加重要。
他隨即便談起了這方面:“周府君近日又向牛渚營送了不少谷糧器械,他將涇縣以南五縣凡參與叛亂之豪強全部拔出,得糧兩萬餘石,金銀錢帛頗為豐厚。”
孫策關切的問道:“如今我們錢糧可有名數?”
呂範立即點頭:“劉繇在牛渚營中設立大量邸閣,我們錢糧器械都存於牛渚營中,糧倉數十座,存糧約還有六萬餘石,布帛四千餘匹,黃金白銀共計三千餘斤。”
這存糧真的是亂世景象。
平寧之世,州縣十里以下積糧15000石,二十里積糧20000石。
牛渚營這六萬石糧食,才相當於三個縣的積糧。而僅丹陽郡就有十幾個縣。
呂範面色肅穆:“《禮記王制》言,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如今已是國非其國,生靈塗炭。我等救時難而濟同類,當務之急便是速平戰亂,恢復生產。”
孫策點了點頭,他的進軍速度已經很快了。
雖然沒法跟李靖三月平江南相比,但雙方在本質上是有根本不同的。
李靖出兵時背後就有了強盛的勢力支撐,麾下是關中將門組建的精兵強將,規模數以萬計。後勤補給充足,後方穩固無憂。他只管帶兵掃平敵軍就行了。
但孫策是要一邊打仗,一邊創軍建旅,一邊積粟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