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燕趙豪傑(第3/4 頁)
身,違者立斬,以肅軍紀。
就算是後世甲冑愛好者都能穿著鎧甲到處跑,更何況當下這些久經訓練,剽悍魁梧的精銳驍卒。
倒是遊騎需要散出去偵察,脫離行軍大隊,需要馱馬帶著他們戎帳之類的物資,所以更需要馱馬。
想到這些騎兵,孫策說道:“對了,那四十餘幽州突騎情況如何?”
呂範說道:“這些幽州突騎的確堪稱精銳,四十餘人當中,身高超過七尺七寸以上的足足有五人,都已被陳武選拔出來。其他人也是弓馬嫻熟之類。”
孫策點頭,說道:“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這身軀壯武的確是要超過南方不少。軍中戰馬不少,這些突騎雖然沒能選入玄甲騎兵之列,但也是合格騎兵,都轉為遊騎,用以偵察地形。”
別看孫策有一身好射術,但他其實是不信弓箭能決定戰場勝負的,尤其不信騎射決勝這種東西。
冷兵器時代,決定戰場勝負的永遠是金戈鐵馬,短兵相接的悍勇血戰。
除非對手是鄭寶手下那種不著甲的賊寇,否則雙方都著甲,弓箭能造成的殺傷可能連有效殺傷的兩成都不到。
至於騎射,那更是完全可以歸為玄學一類的範疇了。自古以來,中原重騎兵已經不知道多少次正面碾碎草原弓騎兵,對著胡虜追亡逐北。
而眼下大漢正是重騎兵的真實擁躉,大漢就是靠著重騎兵把匈奴打的徹底臣服。
只能遊射的弓騎兵,別說孫策看不上,其他任何將領都看不上,哪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至今已經數百年,輕騎兵也只是戰場輔助兵種。
但能夠上馬尋機,下馬步射,陷陣突陳的騎兵,那就完全不是一個兵種了!
真正的強軍,從來都是敢於刀劍見血的猛士。
哪怕是兩支遊騎兵撞見,敢於挺槍策馬,摧鋒陷陳的那一支也有更高勝率。
因而這些幽州突騎雖然沒透過玄甲鐵騎選拔,但卻是一等一的遊騎。
孫策問道:“這些突騎以何人為首,稍後讓他來見我,我跟他談一談騎兵訓練。”
呂範答道:“其人名叫鮮于烈,據說出身於漁陽望族鮮于氏。”
鮮于氏。
孫策為之側目,這可是漁陽郡大族,族內豪傑並起,顯名於幽州。
不過這些跟鮮于烈顯然關係不大。鮮于氏是個大族,族中子弟數以千計,鮮于烈就算出身於這種豪族,也是偏房支系。
察舉制下,郡國每年舉薦一到兩人,郡內那麼多豪族眼巴巴的望著,鮮于氏嫡系子嗣過幾年能輪到一個名額都不容易了。偏房子弟都只能自謀出路。
對鮮于烈投身戎旅,謀求功名,一路輾轉到了淮南,孫策還是頗為欣賞的。
這讓他想起了趙雲,也是燕趙豪士,但卻在益州之地功成名就。
可惜了,這位漢末頂級儒將,現在可能都沒聽過孫策之名,哪怕孫策派人去請,都請不來。不然他倒是可以擔任騎督,為孫策帳下最頂級的騎兵將領。
聊完鮮于烈,呂範又繼續彙報了一下其他幾項內容。
劉由的糧草已經陸續運過來了,整合完各個府庫的庫存,如今營中糧草還有近兩萬石,如果僅供給精銳的話,撐到秋收完全沒有問題。但算上屯田士卒則稍有不足,而且必須分出種糧,供士卒墾田。所以糧食危機依舊嚴峻,需要儘快解決。
營中鹽則高達近三千石,這就已經非常富足了。孫策豪氣的大手一揮,下令把上五百石劃撥給了軍醫。
大軍雖然在沙太士卒,嚴選精銳,但任何郎中這種人才都不在淘汰之列,這使得軍中的郎中反倒顯得規模相對可觀起來。
足足有十六名行醫多年的郎中,三十四名頗有經驗的醫者。這種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