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第1/2 頁)
太后病重時,賢太妃不眠不休守在太后病榻前,太后薨逝,賢太妃不飲不食,跟隨太后而去。
這到底是主僕情,友情還是親情,到現在已經說不清了。
太后死前說自己不想和先帝同陵,孟懷謹便將太后另行下葬,又將賢太妃的棺柩附葬在一旁。
太后死之前見了程卿,至於和程卿說了什麼,程卿不肯告訴孟懷謹。
同年九月,淮王之長子正式過繼,十月,這孩子被立為太子。
大魏有了儲君,國本更穩。
新啟十四年,孟懷謹首次公開宣稱女子有資格科考。
有御史幾乎一頭撞死在金鑾殿前激憤反對,孟懷謹懶得同這些看不清形勢,只會用性命來要挾的御史費口舌,不問群臣意見,只問太子怎麼想。
太子年已十三歲,是個翩翩小郎,有儲君之風儀,更有清醒的頭腦,大小朝會孟懷謹都會讓太子在場,一開始只有小事才會讓太子發表意見,現在卻問這樣的大事。
太子並不慌張,先看了站在文臣之首的程卿一眼,才朗聲道:
「回稟父皇,兒臣不反對女子科考,但兒臣同樣不贊同降低女子科考試題的難度,如今男子怎麼應試,女子也該有同樣的標準,既允許女子參考,倒不必單獨開恩科,男女都一通參考吧!」
考一樣的試卷,誰中誰落榜,全靠學識說話。
反正卷子是糊名批改,在發榜之前又不知是男是女,這樣選人才最為公平。
這簡直是荒謬!
古來哪有女子進貢院考試的,簡直是侮了聖賢之地。
太子反問質疑的大臣,先賢之書上,哪有規定女子不許科考的?
讀書人承認的第一先賢無疑是孔聖人,孔聖人留下的著作裡的確沒有女子不能科考的內容,孔聖人在世時,連「科考」都還沒有……太子這是狡辯!
換了朝臣自家孩子,敢大放厥詞少不得挨一頓打,可這是皇帝的兒子,是國之儲君,皇帝沒發話誰敢打?
程卿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麼嚴肅的場合,程首輔居然這麼不嚴謹。
雖然知道程首輔和天子交情好到同穿一條褲子,可程首輔未免也太沒有文臣操守,有御史就以此質疑程卿,程卿冷笑:
「本官十三歲入書院求學,十七歲六元及第,可從來不怕任何考試,諸位難道是沒信心,覺得自家小輩會被參考的女子們比下去?還是怕女子入仕,擠佔各位的晉升之路?本官就不怕。」
您當然不怕!
您是科考制度誕生後第一個六元及第的狀元,如今又是首輔,再厲害的女子也擠佔不了您的位置。
質疑的御史被程卿幾句話說的臉色通紅。
朝堂上其實已經有幾個女子官員了,只是她們的官位還不重要,並沒有她們發言的資格,此時聽到程卿的聲援,她們也忍不住笑了。
這幾個女子官員,都是最早一批從民間遴選的女官。
三十六名女官,有人中途犯了錯誤,有人承受不起家庭的壓力嫁人生子重回內宅,卻也有剛強之輩,靠著自身的出色,從皇宮站到了前朝。
雖然她們的官位和程卿相比差遠了,但她們選擇的這條路,不比程卿女扮男裝做到首輔輕鬆,程卿至今還沒有公佈性別秘密呢,她們卻真是砥礪前行,一點點為自己爭取到了現在的官位。
她們的經歷是難以複製的。
只是區區幾名女子官員,在朝堂裡話語權不夠,朝臣們允許了她們的存在,卻不敢讓女子科考,一旦放開這個口子,大量的女子會湧入官場。
那怎麼行呢?
如今世風日下,後宅的女眷們已經非常難管束了,有些小娘子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不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