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內參電影(第2/2 頁)
騰,江河已經開始習慣。
“陪我去書店一趟,”江河依然是一副瘦不禁風:“我想學外語了。”
“走,”江山欣然前往:“順便把月餅給買了。”
兩個一米八的大個邁出廠門時,誰也沒有注意到人行道上的余文文。
當身穿嶄新白襯衣的江山,從譯製廠裡面走出時,她還以為自己認錯人了。
“江山?”余文文皺著眉:“他怎麼會來這種對方?”
余文文抿了抿嘴唇,忍不住走向了譯製廠的傳達室:
“師傅,請問剛剛出去的那位男同志來你們這幹嘛?”
“哦?”魯師傅聽見後,向街道上張望了一下:“那是小江,他是咱們廠的翻譯。”
“翻譯?”余文文頓時眼眸震顫:“你沒看錯?”
“怎麼會看錯,這廠裡我有誰不認識?就是江翻譯。”
余文文:“……”
今天是9月28日,也是江山來到1978年的第一個中秋節。
“糖票搞到沒?”
二哥微微點頭:“昨天趁媽給小白洗澡時,順了三張出來。”
“哦了,”江山特想嚐嚐這個年代的月餅:“一會多買點。”
很快,兄弟二人提溜著兩盒月餅,一頭扎進了書店。
由於江河要買外語書,兩人直接就蹭蹭上了二樓。
這個年代的書店,有一大特色,一樓售賣普通書籍,二樓主賣內部圖書,說白了就是翻版書。
此時國家還沒有加入國際版權組織,可以隨意翻印外版圖書。
紙張粗糙,價格便宜,各種最新的外文原版詞典,科技書刊、港臺中文社科專著、託福應試資料,你想要的,這裡都有。
但二樓的書,只限國內讀者購買,外籍人士非請勿入。
江河拿了兩本《日語說和寫》,他記得老三對自己說過,日語最好學。
江山也沒空著手,一樓琳琅滿目的小人書,最貴的才一毛五一本,他直接就給倆孩子挑了20本。
這邊兄弟倆又逛又買很是休閒,另一邊的老大江海卻不大輕鬆。
這幾天,他和副刊部的蔡文升,幾乎走遍了浦江的大小企業。
沒想到即使是最虧損的企業,也不能接受登報廣告宣傳。
今天江海和蔡文升照舊兵分兩路,一人帶著一名下屬遊說浦江市場。
這一會,他正坐在“紅星日用化工廠”的業務科裡。
解釋的口乾舌燥的江海,再次向袁科長說明了刊登報紙廣告的好處:
“……袁科長,你要相信媒體宣傳的力量,我們報社很重視你們的產品,一定在最好的位置刊登:紅星洗髮水的廣告。”
“這個嘛,”袁科長點了點浦江日報的廣告報價單:“一條廣告500元一天?”
“對,500元一條廣告。”
也不知道江山在哪打聽到《天京日報》700元一條的廣告報價。
江海和蔡文升咬咬牙後決定,先以刊登為目的,把價格一降再降。
面對為數不多,對廣告提議有興趣的“紅星日化”,江海覺得只要對方接受刊登廣告,再優惠點也無妨。
“這樣吧,”袁科長面對這位年輕的總編,笑道:
“你不是一直說肯定有效果嗎,那就寫在合同裡,必須保證我們的產品刊登廣告後,能賣出……一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