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看到了希望(第1/2 頁)
因為有關手續的申請與報批過程比較複雜,所需時間難以預測,而建設製劑車間也不是一兩個月就能完成的事,關於仿製藥的臨床試驗,許昕建議分頭行動,一方面紅星製藥廠各相關部門抓緊時間,為製劑生產做準備,另外,應該跟一家手續齊全的藥企開展合作,儘快推出仿製藥製劑產品,爭取早日開展臨床試驗。 方翰民完全贊同許昕的建議,他把尋找合作伙伴的任務交給許昕,“你是銷售科長,對外面的企業瞭解最多,你認為哪家企業最適合作為紅星製藥廠的合作伙伴?” “方廠長,我不知道哪家企業適合作為咱們廠的合作伙伴,這件事也不能由我說了算,我覺得應該透過類似招標的方式來確定合作單位。” “招標的辦法當然不錯,但是面向全國同行業招標,從發出標書經篩選評審,到最終確認,這個工作量可不小啊!費時費事不說,恐怕最後的結果反而事與願違。” 方翰民的擔心無不道理,國內同行基本都知道這款仿製藥的市場價值,如果面向全國招標,願意跟紅星製藥廠合作的藥企少說也有二三十家,要在這麼多企業中選擇一家作為合作伙伴,只能透過分析對比才能做出判斷,無論方翰民還是其他人,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做這項工作。 議論一番後,大家認為應該把招標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只讓熟悉的單位或跟紅星製藥廠有過業務往來的藥企參與投標。 在會上,方翰民還對其他事項做了分工和佈置,並敦促大家各負其責,雷厲風行,以實際行動將仿製藥儘快推向市場。 正如夏總所說,紅星製藥廠一直從事原料藥生產,沒有直接面對醫療機構的製劑產品,跟醫療機構從未打過交道,嚴重缺乏這方面資源,雖然做出了決定,但方翰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尋找一家願意做臨床試驗的醫療機構,這是他分擔的任務。 沒有社會資源,方翰民只能碰運氣,他給在學術交流會上認識的幾位藥學專家寫信,陳述他的想法,請求他們幫忙推薦或聯絡願意合作的醫療單位。 十天以後,方翰民陸續收到專家們的回信,結果令他大失所望,因為回信的幾位專家坦言,雖然他們從事藥學方面的研究,並在業內有些名氣,但跟醫療機構沒有什麼交集,方翰民面臨的困難,他們無能為力。 這天下午三點多,工作人員又給方翰民送來一封信,信封下方的郵寄落款單位顯示,這封信寄自國內某著名醫藥研究院,拆開信封,展開信紙,但見信裡寫道: 翰民同志,你好! 首先,祝賀紅星製藥廠率先在全國開發成功這款仿製藥! 回信晚了點,請見諒。你託付的事情讓我很為難,別看我做了一輩子藥物研究,跟資質較好的醫療機構卻沒打過交道,但是,我又不想辜負你的重託,便發動親朋好友幫忙,結果,我的一位老同學,還真找到這麼一家醫療機構,據說不僅資質較高,而且做過很多臨床試驗,經驗十分豐富。經初步接觸,對方表示願意跟你們合作,但合作條件和細節需要雙方面談。 信的落款簽名是費良庸,這位費教授是國內大名鼎鼎的藥物合成專家,在業界德高望重,方翰民的加氫還原工藝就是費教授主持鑑定的科技成果,在前年的學術交流會上,他對方翰民宣讀的論文和發表的主題演講給予了很高評價,十分欣賞方翰民的才華,跟方翰民頗有淵源。 費教授的這封來信,讓極度沮喪的方翰民看到了希望,他馬上撥通了費教授的電話,除了對老費表示感謝,還決定儘快去S市,跟臨床試驗機構的人面談。 廠辦工作人員為方翰民預定了第二天的火車票,兩天以後,方翰民到達S市,他決定首先拜訪費教授,在電話中,兩人約定在老費單位附近的一家酒店見面。 傍晚六點左右,方翰民在酒店二樓的一間小包房等候了一會兒,老費推門而入,方翰民起身相迎,握著客人的手激動地說:“費教授,咱們又見面了,幸會幸會!” “是啊,已經兩年多沒見面了,不過,這兩年你的變化太大了!聽說你不僅當了紅星製藥廠廠長,還率先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