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2 頁)
王陽明不聽他嘰嘰歪歪,用一個公式解決問題:心=性=理=良知。
恆等式,我給它取個名字叫&ldo;萬能公式&rdo;。
萬能公式中的性融合了情,王陽明沒有將情一竿子打死,只說將情之過與偏(即欲)調整到合理的範圍即可。
以後王陽明說的話裡但凡出現&ldo;心&rdo;字,可以馬上聯想萬能公式:心=性=理=良知。
接著,王陽明說了一句很關鍵的話: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意就是人的意識活動,具體怎麼活動的,請參考意識流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喧譁與躁動》、《牆上的斑點》等,在此不再贅述。
意識一旦發動,必有所指,比如你感覺到渴了接下來的行為必然是去找水,五毛想多賺點錢給女朋友買戒指了接下來的行為必然是開動馬甲四處發帖,這種&ldo;意&rdo;之所在,便叫做&ldo;物&rdo;。&ldo;物&rdo;指&ldo;事&rdo;(意用於事親,則事親為一物),即與意識相關的人事行為,而非其字面意思&ldo;物體&rdo;。
到此,由&ldo;心外無理&rdo;、&ldo;心外無物&rdo;、&ldo;此心在物則為理&rdo;三大命題構成的&ldo;心即理&rdo;說圓滿自洽。
心外無理:普遍規律只有與你的心靈融合才有意義,才能滲透到你的信念與情感中,從而有效地影響你的行為,否則只是一種空疏的概念、束縛主體的桎梏。
心外無物(事):心之發動處謂之意,即我們所說的&ldo;動心&rdo;。意不可能懸空,必有落實的物件,一切活動(事)都是意識參與的活動,因此,離開主體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如果只有這兩個命題,自己玩自己的,那心學確實就和禪宗沒有什麼區別了。
135
最後一句才是重中之重。
此心在物(事)則為理:具體的理體現在心與外部世界所存在的關係中,脫離與外部世界聯絡的理沒有意義。
我承認王陽明雖然肯定&ldo;物即是事&rdo;,但他始終沒有明確把實在的客觀物體(山川草木)排除在心外無物這個命題的適用範圍之外,這就不得不面臨一個存在論的問題。
事實上,陽明壓根就沒有興趣去討論這個問題。我來替他回答:離開了主體,客觀存在對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比如你憑什麼把你扔東西的那個箱子叫做垃圾桶?那明明就是一長方體的鐵皮。你憑什麼認為粉筆只能用來寫字?我一小學老師就從不板書,喜歡用粉筆砸人,在他看來粉筆就是提醒學生認真聽課的工具。
要是看過《駭客帝國》、《異次元駭客》等科幻電影,你就會明白,人類集體感知到的這個世界有可能只是一套製作精密的程式,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罷了。
羅素曾提出過一個關於時間的思想實驗,問:你如何證明世界不是在五分鐘之前被創造出來的?
當然你可以舉很多例子來證明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時間至少已經綿延了五分鐘,比如你拿出一支鋼筆,說這是三天前你在中關村家樂福買的,而且你還保留了當時的小票,假如我不信的話,你可以帶我去家樂福查詢三天前的記錄……但我可以說這支筆、這張小票、中關村和家樂福這些名詞和實物以及你此刻對三天前的記憶(記憶本身是神經元的電流,在電影《移魂都市》、《全面回憶》中,記憶已經成為一種試劑甚至商品,可以隨心所欲地注射、更換)都和你的身體一樣,是五分鐘之前創造的。這樣你就沒辦法再做進一步的反駁。哪怕做同位素放射性檢測也不能說明問題,因為射線、衰減甚至此刻地球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