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失敗的婚姻)(第1/2 頁)
在幸運村,人們從來都不缺乏對看熱鬧的好奇心。喜歡幾個人圍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講訴自己每天看到的新鮮事。
誰家的婆媳吵了架,一家三個人打媳婦一個人,媳婦跑回孃家去了。誰家的菜被偷了,誰家新買了三輪車,誰家的女兒帶男朋友回家,誰家媳婦的品行怎麼樣?誰家的老頭子跑了?
那時農村的生活非常單調,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一些婦女和婆婆們都喜歡在商店門口的長板凳上。一邊磕著瓜子,一邊說幾句閒話。
但是,三娘娘家的是非從來都沒有人在背後談資,她家的熱點話題好像是從來都沒發生過似的,直接被人們忽略了。
如果硬是要在幸福村裡選出一個大戶人家,那就是三娘娘家了。
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不是村子裡開商店的圓圓家最富有,亦或是在大隊裡當隊長的五娘娘家的生活水平最高呢?
在每家每戶還是棕色的磚瓦房時,三娘娘就率先請了工匠蓋起了三幹兩層的樓房。
一幢血紅色的瓷磚氣派奢華的樓房在一排排雨水漏溼的水印的房屋中間格外引人注目。與樓房相搭配的三娘娘家門口的石頭路上已經鋪滿了玫紅色的瓷磚。
如果說在城市裡擁有一套房,和三大件:腳踏車,縫紉機,彩電是令人羨慕不已的事。對於村子裡的人來說,蓋樓房,鋪水泥,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因為他們的追求是怎麼讓一大家子人吃飽飯。
除了三娘娘家是一個閨女,一個兒子,其他家大都是三個年長的女兒,一個比大女兒小六七歲的兒子。或者是兩個兒子兩個閨女。
在這座貧窮的村落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家庭裡越是貧窮就越要生兒子,生不出兒子不罷休。即使是冒著大隊委罰款上門要債的風險也要生兒子。一個窮的吃不起飯的家庭,連米都買不起,家裡上有幾位老祖宗要贍養,下有好幾張小嘴等著吃飯,嬰兒的出身讓本就一貧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幸運村傳統的觀念裡,自己為自己家裡留下一個帶有家族姓氏的血脈是他們一生為之奮鬥的事。他們的一生不過是種棉花,種玉米,在家裡的菜園子裡種植著令後人豔羨的有機蔬菜。生兒子,蓋樓房準備聘禮娶媳婦,添孫子,到老了還要為孫子的將來打算。
一切就像規劃好的一樣,村子裡的每一個人都在重複著辛苦,勞累的一生。幸運村的每個家庭裡雖然也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但女兒卻不想其他村子那般不當人看。
出生在幸運村裡的女兒一般都會與兒子擁有同樣的讀書的機會,仁慈的父母也不會剝奪女兒土地的繼承權,但是房子一般都沒女兒的繼承權。土地是由國家按照每家每戶的人口平均分配的。梨花這一代的女兒家很幸運的分配到兩畝地,陳婆婆家的兒子卻因出生太晚沒分到土地。
在幸運村裡女兒是有土地繼承權的,沒有家裡其他財產繼承權。這是一個預設的潛規則,包括女兒家也是這麼認為的。如果運氣好投身在豐衣足食的家庭裡,母親會在她出嫁的時候置辦除棉絮,四件套等以外豐厚的嫁妝。
三娘娘家是所有嬸孃家最先蓋樓房,買電視機娶媳婦的。就連女兒出嫁都有腳踏車作陪嫁。
每次王梅回孃家,三娘娘都會用幾大帶麻布袋裝滿豐厚的糧食和蔬菜。自從三娘娘家買了大貨車後,三娘娘家都會拖一車子西蘭花,紅薯,玉米,大米,高粱,家裡種的紅菜薹,大白菜,蘿蔔,蓮藕,萵苣等農作物送到王梅婆家。有時一車子裝不下,王梅的弟弟王凌都會在自家和王梅婆往返好幾次。
王梅可以說是整個幸福村最幸運的閨女,但她卻有一段失敗的婚姻。
沒有人知道王梅是怎麼認識劉志東的。在幸運村人的印象中劉志東是在春花,梨花,迎花,大燕几個表姐妹中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