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第2/4 頁)
是李萌最後一根不與父母分離的救命稻草。
母親牽起李萌的手,摸了摸李萌的臉頰,靜默無言,抱著懷裡的弟弟,決然離去,父親拜託奶奶照顧好李萌,說完保重身體,每個月定期打錢回家之類的話語。
說完,母親提著地上的木質箱子轉身而去。這一幕決絕的背影是李萌對父母最深刻也是最後的印象。
十六歲的李萌缺少父母陪伴,沒讀多少書,只知道憑著自己對父母的怨恨,以及多年來的疑惑:
為什麼父母可以帶走弟弟去工作,而她不行?難道她還不比那個只會流鼻涕,趴在母親懷裡的黑臉小子,更懂事嗎?
還有對繁華的武中縣的念想,她下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她要在這個燈紅酒綠,高樓林立的縣城裡打工。
生活的辛酸讓李萌明白城市的生活沒有一技之長是很難融進去的,自己與這個燈火輝煌的城市而言只不過是一個過客。每當李萌看著在超市裡隨意拿著各式各樣零食,挑選著洋氣現代的服裝。心裡的怨恨在李萌心裡發了芽,生了根。自從離家多年,再也沒有與父母聯絡,也沒回過家。
16歲的女孩,花一般的年紀,在一般家庭裡,本應該是父母的小公主,嬌寵著長大,在學校裡為考試煩擾,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為了高考,而如今的李萌逃出村莊,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在那個物質匱乏年代,大多是小學畢業或是初中畢業就開始打工了,對於村子裡的人來說,早點打工才能賺錢,不會讓自己餓死,才能養活比自己更小的弟弟的妹妹。
讀書是一件奢侈令人嚮往的事,沒有人會去考慮讀書是一項長遠的投資,可以改變未來的人生,或者改變下一代的人生軌跡。在他們印象中,村長,書記的家庭能吃飽飯,或者有一手藝可以進城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如果會開車,或者是從一位木匠學會了手藝,或者在城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那麼這將是整個家庭能的希望。
直到一年前兩家操持婚事,辦理結婚流程時,兩家父母需要見面,李萌與他父母才有了聯絡。為神奇的雙手刀打造成一件件精美實用的藝術品。
李萌結婚時,她的父親給她用木材打造了一套木質沙發,首飾盒,凳子,衣櫃作為陪嫁。因為當時李萌還沒滿20歲,還不能領結婚證,只擺了幾桌宴席。
請了一些親朋好友來見證她們的結合。李萌與父親的關係從破冰到緩和,如今每年過節回家提著禮品回家看望父親。但在李萌的心裡,母親卻成了一個不可觸碰的回憶。
因為童年時期父母的缺席,導致了李萌缺少關愛,孤僻,任性的性格。李萌在所有王氏家族與王龍同輩中取得漂亮的媳婦。用陳婆婆的話來說整個幸福村還沒這麼水靈的媳婦。
隔壁四娘娘家從豔羨到嫉妒,看著很早守了寡的陳婆婆,一家子孤兒寡母,軟弱的個性到現在抱上了大孫子,自己的兒子還沒找到媳婦,女兒的未來還沒著落。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面目可憎的小人,就連他所記恨的東西也是莫名其妙,只允許你過得比他差,一旦你過得比他好,小人的威力開始上演。
每次看見李萌的四娘娘都會跑上去說兩句:“你那幾個姐姐不好相處吧,我每次都聽見她們在背後嘀咕你,說你總是欺負他們母親,不孝順。”
婆媳關係一直都是千古難題,婆媳生活在一起吵架總是常有的,陳婆婆也會因為一些小事與媳婦吵起來,老頭子多年前就去世了。
家裡只有王龍,媳婦李萌,陳婆婆生活在一起。王龍與李萌剛結婚不久,感情是最為濃厚的時候。每當陳婆婆與李萌吵架,王龍都會要陳婆婆少說兩句,說李萌都是好心。
陳婆婆覺得自己很委屈,每次夜裡都會哭的稀里嘩啦,忍不住向自己的三個女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