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為瑪莎·莫克利兇殺案的單人調查性特別大陪審團法官。在瑪莎·莫克利被害之後,康涅狄格州的大陪審團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重大的改革,除原先由一名法官和12至14名陪審員組成的常規大陪審團之外,新增加一種只有一名法官主持的、以調查為目的的特別大陪審團,之所以也在“陪審團”前面冠之以“大”(Grand),是因為它具有一般大陪審團的權威,或享有同等的權利,如前面提到的強行傳喚證人權、特別赦免權等。因為只由一人組成,這種單人調查性大陪審團在康州司法界被戲稱為“獨角戲”。法官專門小組同時決定,特別大陪審團的傳訊和聽證將在凡爾費德地區首府橋港市中心的司法大樓三樓C號庭舉行,為期18個月。 1998年初夏,康涅狄格州司法部下達了將被傳喚的證人名單。 7月10日,大陪審團開庭聽證的第一天共傳喚了四名證人,依次為:杜麗絲·莫克利、喬恩·莫克利、首批到達現場的警方人員之一丹·赫可曼和靜·威爾克。接下來還有:西娜·玫蓋爾、海倫·伊克斯及數位案發當日在現場的警探們。不難看出,大陪審團基本上是按照案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傳喚證人的:瑪莎失蹤、發現屍體、警方到場、現場調查…… 整個聽證過程中,C號庭大門緊閉。被拒於門外的記者們頂著烈日雲集在司法大樓外,不擇手段地打聽訊息,或圍追堵截進出的證人。 8月4日,一位頭髮花白、行動遲緩、憔悴不安,且略帶神經質的證人徑自步入C號庭,對沿途所有記者的提問充耳不聞。如果不是事先已打探到了當日到庭的證人名單,記者們恐怕很難將眼前這位“老者”——其實此人剛剛50出頭——與23年前那位英氣勃勃、風度翩翩的肯·利托頓聯絡起來。幾分鐘後,利托頓先生在數位律師和官員的陪同下從C號庭轉入公開庭。檢察長喬納森·貝尼蒂向該庭法官約翰·羅曼解釋說,肯·利托頓堅持憲法修正案第五款賦予的權利保持沉默,請求法官下令強迫利托頓先生作證。 約翰·羅曼法官如是下令。 現在,肯·利托頓可以有兩種選擇。或者是對抗法庭命令繼續保持沉默,其後果將可能以蔑視法庭罪而被起訴。或者是遵命作證,並依法自動獲得“協議豁免”,也就是說,即使最後大陪審團認定肯·利托頓是本案兇犯,他也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陪審團不準備傳喚託尼和邁克·斯卡克爾)。此舉同時也表明了檢察長喬納森·貝尼蒂相信肯·利托頓是無辜的。 斯卡克爾家族被傳喚到庭的有朱莉、約翰和斯棣文,以及他們的大姑喬治安娜·泰利恩家的兩位表姐妹。 9月24日,一輛掛緬因州牌照的豪華禮賓車悄悄地停在司法大樓側門。等那些肩扛攝像機在前門守候多時的記者們發現時,車主早已消失在三樓的C號庭了。此人便是靠依蘭少管中心發財起家的大富翁、該中心主任約瑟·瑞希。 很快,瑞希先生怒氣衝衝地從C號庭出來,他也被轉到一處公開庭。事後,他在司法大樓前門的臺階上告訴記者,鑑於依蘭少管中心的性質和為客戶保密的職業道德,他將請求法院特准包括他本人在內的依蘭中心所有工作人員及客戶、學生患者不被大陪審團傳喚。約瑟·瑞希向記者們解釋道,由於治療的需要,中心工作人員總是啟發和誘導學生患者將自己的心事統統講出來,並向他們保證絕無洩密的可能。依蘭中心治療工作的宗旨是:“講真話將使你重獲自由。”如果大陪審團強迫中心有關工作人員或學生作證,這將使依蘭少管中心信譽掃地,並從而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當記者問及邁克·斯卡克爾坦白他殺害瑪莎一事,約瑟·瑞希稱他從未聽說過此事,並揚言要追查向《未解之謎》打舉報電話的人。約瑟·瑞希說,被送到依蘭少管中心的都是有這樣或那樣問題的人,有的人管教成功,或治好了,後來當上了###官、大老闆,也有些人是無可救藥的。“誰敢肯定這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