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2 頁)
泉蓋蘇文一世梟雄,此甚是恭謹的連忙問道:&ldo;還請先生指教。&rdo;
木先生深吸一口氣,肅色道:&ldo;龍騎軍雖然如今連連告捷,但不過是疥癬之患,那後方此時正躊躇滿志的李靖才是心頭大患啊。
那李靖,如今已經將目光轉向遼東的最後一座軍事重鎮--安市城了,只要拿下它,大唐遠徵軍就可掃平遼東半島,繼而跨過鴨綠江,一舉奪取平壤。
如今大都督被龍騎軍拖在這裡,卻不知這個月中旬,李靖率領遠徵軍已經包圍了安市城。&rdo;木先生說到這兒,看了一眼鎖著鷹眉的泉蓋蘇文,心中卻是嘆氣不止。
說起來,在遼東境內的所有高麗據點中,安市城的情況最為特殊。嚴格來講,它現在處於半獨立狀態。
當初,泉蓋蘇文發動政變、大權獨攬後,高麗各地方的守將和城主都懾於他的淫威,不得不向他屈服,惟獨安市城主不弔泉蓋蘇文的新政權。
泉蓋蘇文自然是勃然大怒,數度發兵攻打。
但由於安市城城防堅固,加上安市城主英勇善戰、指揮有方,所以屢屢將政府軍擊退。泉蓋蘇文沒轍,最後只好放棄,任憑安市城變成了一個沒有歸屬的&ldo;獨立王國&rdo;。
但是此時此刻,正如這位木先生所言,泉蓋蘇文卻不能再對安市城置之不理了。
因為遼東的其他重鎮均已陷落,只剩下這座安市城可以阻遏唐軍的兵鋒。雖說它的南部還有建安、後黃、銀城、烏骨等城池,可這些地方的防禦都相當薄弱,根本經不起唐軍一擊。而自己根本不可能讓四十多萬大軍一擁而上,那是取死之道,必須得磨合起來,這就需要時間。換句話說,安市一旦失陷,唐軍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跨過鴨綠江,兵臨遼東城,直搗平壤。
所以,泉蓋蘇文此時醒悟過來,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安市城保住這遼東的最後一道屏障。
&ldo;安市城是一顆硬釘子,不是其它城池可以比的,裡面光兵馬就要七萬之多,要拔下它並不容易,卑職一路北上也看了個大概。
一開始,李靖曾打算繞過安市城,先把南部的建安城打下來。可隨著龍騎兵的大捷傳來,卻改變了戰略。
他的理由,卑職也猜出個大概來,無非是:建安在南,安市在北,唐軍的補給中轉站在白巖城,如果繞過安市進攻建安,那麼後方的運輸線很容易被安市守軍切斷;反之,如果先攻下安市城,則建安城唾手可得。。
如果都督只是派高延壽的救援大軍,火速向安市城推進的,高將軍面對的形勢也只能有三種。&rdo;說到這兒,木先生搖了搖手中的羽扇,停下來不說,一副裝逼樣。
&ldo;還請先生賜教。&rdo;雖然不是很喜歡這位木先生裝吊的樣子,但無奈,泉蓋蘇文也只能站起來,拱手,裝著禮賢下士一番。
很滿意泉蓋蘇文的態度,這位木先生笑道:&ldo;其實也沒有什麼。第一,率領大軍前進,與安市城的守軍互為犄角,佔據險要地形,派出騎兵抄掠我們的牛馬,一旦我們進攻受挫,要撤退又受阻於沼澤,就會陷入困境,這是上策;
第二,救出安市城的軍民,然後撤退,這是中策;
第三,自不量力,與我們在戰場上一決勝負,這是下策。大都督,依高延壽將軍,必出下策,李靖要生擒他易如反掌。&rdo;
泉蓋蘇文對高延壽瞭解頗深,為人穩重有餘,但計謀不足,聽到這兒,深以為然。
這次木先生倒也乾脆,直接說了下面的計策:&ldo;那李靖陪著李世民對內掃除群雄,對外製伏戎狄,是一個真正的帥才,如今傾國而來,我們不是他的對手。而今之計只有堅壁清野,避其鋒芒,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