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2/2 頁)
翻身青年農民的參軍熱情,同時得益於相當數量被俘國民黨士兵的立場轉變。
由於戰爭規模巨大,國民政府的軍費開支已經佔其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沉重的戰爭負擔讓國民政府感到了空前的財政壓力。抗日戰爭結束時由於得到美國大量的裝備、物資和資金而實力充足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一九四七年,美國資本在華投資佔各國在華投資總額的百分之八十。這些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一起控制著中國經濟,民族資本遭到毀滅性打擊,中國經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嚴重萎縮,全國的工業產量在一年中急劇下降了近百分之四十。在國民黨政府控制的農村地區,封建土地所有制使農民生活悲慘,大量的農民逃離土地而選擇流浪。一九四七年,僅河南、湖南和廣東三省棄耕的農田就達五千八百萬畝以上。
經濟的惡化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一九四七年,國民政府財政收入為法幣十四萬億元,而支出卻高達四十三萬億元。內戰爆發時,國民政府發行的紙幣發行量是三萬七千億元,而到一九四七年便猛然增到三十三萬億元。以至中國的印刷廠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印刷量,需要美國和英國的印刷廠協助印刷。貨幣的大量發行引起物價飛漲,物價平均價格已是抗戰勝利時的六萬倍。有人因此推算出國民政府發行的一百元法幣的購買力演變過程:一九三七年可以買兩頭牛,一九四五年可以買兩個雞蛋,一九四六年可以買六分之一塊肥皂,一九四七年只能買到一顆煤球。
第五章 破釜沉舟(3)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