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第1/2 頁)
軍事危機將至,將領各有所思,對於國民黨軍隊來講這是致命傷。
如果衛立煌迅速執行了蔣介石的決定,中國解放戰爭的程序‐‐具體地說,就是後來決定國民黨政權命運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是否能夠如歷史已經呈現的狀態發生,從而使戰爭在一九四九年基本結束,將很難預料。當然,歷史無法預料。
衛立煌沒有執行蔣介石的指令,執意將國民黨軍置於林彪的槍口下,並最終導致其全軍覆滅於東北地區。
鄭洞國回到瀋陽,向衛立煌報告了蔣介石的態度,衛立煌立即召集高階軍事將領會議。大家都覺得沒有把握打通錦州,何況也不能丟下長春和四平等地的十幾萬部隊不管,於是一致同意衛立煌的主張。
蔣介石見東北的軍事將領都不想撤,被迫同意衛立煌&ldo;暫保現狀&rdo;,但還是強調待條件許可,&ldo;由瀋陽、錦州同時發動攻勢,打通沈錦路,將主力移至錦州&rdo;。
但是,林彪沒容衛立煌喘息,東北野戰軍接著就向四平下手了。
一九四六年五月的四平保衛戰和一九四七年六月的四平攻堅戰,給林彪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慘烈印記。現在,他雖然準備再次對戰略要地四平發起攻擊,但不能否認依舊心存顧慮。林彪制定了兩套作戰方案:能打下來更好,打不下來就改打援。
東北野戰軍對四平的再次攻擊,改變了國民黨軍兩個高階將領的人生命運,這兩個人是鄭洞國和曾澤生。
衛立煌與蔣介石的爭執令鄭洞國倍感前途渺茫,因為在撤與守這一戰略決策上拖延時日,&ldo;勢必要將東北的幾十萬軍隊葬送掉&rdo;。鄭洞國萌生了從東北戰場脫身的願望。他以治病為藉口,向衛立煌請假,得到了準許。但是,林彪部主力向四平的集結使衛立煌改變了決定,他擔心四平失守會導致長春和永吉吉林相繼失守,於是取消了準許鄭洞國離開東北的決定,苦留他與剿總參謀長趙家驤一起去長春維持局面,同時命令永吉吉林守軍第六十軍撤至長春。鄭洞國自覺身為軍人,在這種時刻&ldo;不容討價還價&rdo;,遂決定先飛赴永吉吉林部署撤退事宜。臨行,他面見衛立煌,懇切建議&ldo;在放棄永吉吉林的同時也放棄長春&rdo;,因為&ldo;長春距離主力太遠,被解放軍吃掉的可能性很大。&rdo;
第七章 一個極其危險的訊號(8)
2009年08月11日18:26 新浪讀書
三月八日清晨,鄭洞國、趙家驤秘密飛抵永吉吉林,向曾澤生軍長傳達了撤至長春的命令,並要求第六十軍當天晚上開始行動。曾澤生有點不知所措,希望時間稍微寬限。趙家驤說:&ldo;曾軍長,永吉距長春二百餘裡地,周圍都有出沒,萬一走漏風聲,第六十軍就出不去了。兵貴神速,還是出其不意,馬上就行動好些。&rdo;曾澤生只好服從命令,為了避免引起混亂,他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但是由於第六十軍官兵散居在民房裡,撤退的訊息還是很快傳遍了全市。軍隊還沒有完全撤出,吉林市區已是一片混亂,國民黨政府官員、軍官家屬、地主商人拖家帶口,汽車或馬車把出城的道路完全壅塞。軍特務營奉命維持秩序,以保證部隊透過,但是路上積雪很厚,行進依舊緩慢。曾澤生沒有按照上級的指令炸毀小豐滿水電站,城外響起的巨大爆炸聲只是在銷毀不能帶走的彈藥。冰天雪地,在長達上百公里的路上,撤退簡直成了一場災難。先頭部隊過了河就炸毀橋樑,根本沒人顧及後面的部隊。跟隨逃亡的地方官員和家屬哭天喊地。財政廳長攜帶著大量鈔票,由於橋樑被炸汽車無法透過,鈔票被路上的官兵一搶而光。第六十軍的突然出逃使林彪大為吃驚,他立即命令東滿獨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