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搞生產,打鬼子,兩手都要抓(第1/2 頁)
“那時候,除了教戰士們訓練和學習,根據地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搞生產了!”嶽長生說道。
【生產?不是打仗嗎?怎麼又搞起生產了?】直播間有人問道。
【這你就不懂了吧,我黨那時候窮啊,又不會像白軍那樣有中央下播軍費,槍炮全是政府配備!我們全都是要靠部隊自己解決的!】
【對啊,南泥灣你們沒有聽過嗎?南泥灣好地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南泥灣這首歌聽過,但是還真不知道歌唱的什麼呢,不是稱讚南泥灣風景美,物產富饒嗎?】
【你們啊,一看就是歷史課沒專心聽課,歷史書的南泥灣精神多出名啊,就算這個不知道,毛爺爺的那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你們不會不記得了吧!】
【這個我知道,這句話太有名了!】
【原來說的就是那時候的事情啊!】
歷史的事情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好像都是歷史書的故事一樣,很多人也許熟悉這些故事,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些故事發生的背景,這樣的故事為什麼而發生。
……
“嶽老,那時候應該是三年困難時期吧?我記得好像外部有鬼子的掃蕩,內部有白軍對我們的根據地的封鎖,根據地部隊的生計很不容易啊!”方琳對歷史都還是有一點了解的,於是問道。
“是啊,那時候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由於長期戰爭的消耗,鬼子的殘“掃蕩”,白軍頑固派的經濟封鎖,加又遇到自然災害的侵襲,各個根據地的財政經濟都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有些特別困難的地方,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甚至冬天都沒有被蓋。
那時候白軍停止給我們發軍餉,也不讓外面僑裔們的匯款匯到我們這。
槍炮子彈全靠我們自己打敵人繳獲!
但是這麼多人總要吃飯穿衣啊,這些都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於是一場從而下的大生產運動展開了。
那時候部隊都是化整為零,各自發展。
我就帶領連隊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利用山區的山野秋林發展畜牧業,養牛養羊。
但是這些週期還是有些長,也得三四個月才能收成。
於是我就趁這段時間,利用當地的有用的資源,跟外面做起了生意。
雖然受限於當時的條件和環境,生意不是做的太大,但是也讓我們連隊和整個村子的生活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那時候其他的根據地都只能吃甘薯窩頭蘿蔔白菜的時候,我們已經能隔一段時間就吃一頓肉了。”
嶽長生笑著說道。
【果然不愧是嶽老爺子啊,經商的本領就是強!】
【是啊,那個年代可是很困難的,聽說很多地方困難的都剝樹皮吃了,老爺子他們竟然還能隔三差五的吃肉!】
……
“嶽老不愧是大企業家啊,那種情況下,還能想到辦法做生意!”方琳誇讚道。
“呵呵,做生意其實不難,難的是你得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找到門路,道理通了,就很簡單了!”
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人眼裡是不一樣的價值。
做生意,你就得會善於發現有價值的東西,找到對應的目標客戶,只是那個年代,懂這些道理的並不多。
而且那時候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多數人認知有侷限,很難會賺到他們認知以外的錢。
而嶽長生的閱歷,別說是這些這些一輩子沒出過大山的村民了,就是放眼全國,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的。
所以,利用一些資源,去換點資金,還是沒那麼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