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第2/3 頁)
的音樂家讀來,都覺得滿滿是寶貴的資料。
中山先生書寫的音樂解說,節奏相當快。
以音樂術語來說,就是快板allegro了吧。
各種注釋接二連三,音樂術語連珠炮似地不斷丟擲來。
若是在音樂專門學校上課,一定會被學生大喊:「老師,請講慢一點好不好!」
可見節奏有多快。
偏偏,推理小說的部分反而回到中板oderato了。
通常,不是應該相反嗎?我這麼想。
結果,正是因為這項特色,閱讀時,只要音樂部分一出現,節奏就動起來了,令人心情愉快。而且叫人錯覺字裡行間真有音樂流瀉似地。於是我明白了,在本書中,音樂才是「主角」。沒錯,《永遠的蕭邦》裡,岬洋介並非主角。
他介入各種人物和事件中,擔任潤滑劑的角色。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次,他最尊重的依然是人性和音樂性這類無形之物。
無論物件是刑警、小孩或是音樂家,無論是音樂或事件,他的態度始終如一。
那種姿態,我個人覺得就像是「大家的指揮」。
音樂裡有兩樣東西,一個是能夠產生趣味並表現演奏者個性的「旋律」,另一個是猶如人類的脈搏般絕對不能亂掉的「節奏」。
岬就是擔任「節奏」的角色,將看似不相干的兩個事物,如事件與音樂、比賽與少女,巧妙地連結在一起。
因此,我們真的不懂岬。
岬總是以別人為優先。
在本書中,我覺得我們還是無法瞭解岬。
不過,從他最後彈的那首夜曲中,有那麼一瞬,就似要看出什麼來了。
岬絕不會讓自己完全展露出來。
他總是慢條斯理地走著。
但,有時也會以讓人跟不上的速度突然行動。
可以說,岬是跟這個系列的節奏連在一起的。
對於岬不可思議的部分、作者沒說明的部分,我真的非常非常想知道。
今後,我再也不能不注意岬了。
這次,收錄在這本書中的短篇〈間奏曲〉中,當岬短暫登場了一下時,我就反應過度了。無庸置疑地,這個岬洋介,是同樣身為鋼琴家的我,目前最大的「勁敵」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