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村落(第2/3 頁)
他們撞車的地方其實離進村子的路口很近,幾乎是從村裡出來拐上大路就衝下地裡了,那地還是他們老張家的。
進到村口果然還是北方農村的標配——兩棵高大的老槐樹分立路兩旁,樹幹一個人抱不攏。老張家佔據了村裡最大的地盤,而且位置也十分好——村頭兩棵老槐樹下路兩邊對面的房子都是老張家的,兩邊雖然隔著路,卻比離著旁姓的屋子還是要近些。
張老爺子一家住在路西邊的老宅子裡,路東邊是二爺爺和三爺爺兩家的房子。
張曉琿越是靠近村子越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村裡的屋子絕大部份都是泥胚房,老張家的屋子正房全部是青磚灰瓦,廂房是下半部分是青磚,上半部分是泥胚,屋頂都是瓦片,屋子很矮,門窗糊著紙,不高的泥胚院牆上壓著茅草。
房子就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因為人口多,又在後面多加了一進院。雖然屋子都蓋一起,但是大概因為地廣人稀,圈起來的院落倒是非常大,前院的空地都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了,二進院落後面竟然還有半個足球場大小的一個園子。
難怪院牆是泥胚加茅草,不然這麼大的院子,用青磚圍起來花費不菲。
園子雖大,卻並沒有種什麼東西,除了牲口棚就是車棚和茅房。另開了一個門方便車子進出。
張曉琿注意到車棚旁邊的一間泥胚茅草房跟旁邊的屋子很是不一樣,門窗都特意用紙糊上,顯然是用來住人的。他想起妹妹最想要去住的是南海島上的船屋,就是因為特別喜歡茅草屋頂,如果她跟著回村也不知道會不會要求住這間屋子呢?
“琿哥兒,你還要住你的流放房嗎?”張德進打趣地拍了一下張曉琿的肩膀。
竟是他的房子?難怪他看著那間屋子心裡那種說不出的熟悉感愈發強烈。
“住啊。”張曉琿隨口應著,走過去開啟房門進了屋子。
屋子不大,最先進入他眼簾的是一把弓箭。
弓箭掛在牆上,邊上還掛了一個布縫製的箭袋,裡面有十來支箭。
這樣的弓箭肯定是不能帶進城的。
張曉琿取下弓箭和箭袋,走出門外,他想試試自己的箭術是否還在。
據他爹說,自己以前進山幾乎沒有空手而歸的。
隨著一箭射出命中張曉琿選定的目標,腦海裡似乎閃過一道白光,伴著弓弦的震動,他所有的記憶全部迴歸。
張曉琿一時愣住,有記憶以來的過往走馬燈一般閃過。
五歲時不願讀書,年輕的父親把他流放到這間屋子居住。
六歲跟著外祖父見識了射箭師傅的絕技,執著拜師,師傅先試了他半個月,讓他每天蹲馬步,什麼時候能蹲半個時辰,他什麼時候才收他為徒,他十天就做到了。
他激動地拜了師,師父和師孃只有一個女兒嫁到了南方,不在身邊,幾乎把他當成兒子養,師父和師孃住在永安城,張曉琿就隨他爹一起住城裡。
上午他爹送他到師父家中後再去書院,下午才來師父家接他回家還要輔導他讀書。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六年,直到兩年前師父和師孃要跟著嫁到南方站穩腳跟的女兒生活。
這麼些年其實他爹是當爹又當娘,在他身上傾注了太多心血,以至於二十歲就考取了童生的父親直到他不在永安城這兩年才能安心讀書,今年才終於考取了秀才。
回想起在永安城那個父子倆租住的小小院落的日子,他覺得自己太幸運了,不管現代還是當下,他都有一個超級好的父親。
父親一直都被家族寄以厚望,但是因為要照顧他,教導他,年復一年落榜,內心的壓力可想而知。
他走回了屋子,拿起一支箭,在地上寫下了“格物致知”四個古體字。
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