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文官的危機感(第1/2 頁)
在朱瞻壑忙著築京觀,朱棣又對朱瞻壑的所作所為大惑不解的時候,雲南卻是有了些許的變化。
中原本土的主要糧食作物成熟期還算是比較長的,比如說水稻要五個月左右,靠近熱帶的地方才能三四個月收穫一次,而冬小麥的時間就更長了。
當然了,這是要看地域差距的,每個地方的糧食耕種和收穫的時間都有差異。
但外來作物的成熟期通常會比較短,比如說土豆三到四個月就可以成熟收穫了,玉米和土豆差不多,紅薯的時間會長一點,要四到五個月。
在朱瞻壑離開三個多月之後,第一次耕種下去的種子已經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玉米和土豆,這是朱瞻壑最為重視的兩種作物。
“看好了!閒雜人等不要放進來!”
“錢勇!簡笑!三鳳!裡面就交給你們了,但凡是發現有人私自裹挾,可就地處理!”
“其他人!準備好筐子和黑布!”
朱高煦很是緊張地指揮著在場的所有人,只因為他兒子在出發之前跟他說過,這些東西以後極有可能是他們漢王一脈的立身根本。
為此,朱高煦自己都沒打算參與進去,而是將最大的權利放給了錢勇三人,因為他知道,錢勇三人才是知道的最多的,也是最可靠的。
退一萬步講,錢勇他們就算是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會任由他們拼盡一切才帶回來的東西被別人給帶走的。
在這件事情上,朱高煦或許信不過自己的護衛,但絕對信得過錢勇三人。
但實際上,種子很少,最終的收穫也不多,也就玉米多一些,但還是很快就收完了。
錢勇三人有些激動地將東西交給了朱高煦,然後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種名為值得的感慨。
“都放心吧,好好活著。”朱高煦看著錢勇三人的反應,心下有些感慨。
“我知道,最近的閒言碎語比較多,尤其是針對三鳳的,但是瞻壑跟你們保證過,我相信他,希望你們也相信他。”
“瞻壑這個人很少失信於人,截至目前為止就只有兩次,還都是客觀原因導致的。”
“在這雲南,漢王府或許不能直接做主一切,但影響力還是有的。”
“所以,我相信瞻壑會做到對你們的保證。”
“謝!漢王殿下!”錢勇三人跪地拜服,久久不願起身。
在來到雲南之後,相比以前在應天府的朱高煦,現在的朱高煦已經不能說是開竅了,而是應該用開閘了來形容。
當然了,這主要是因為以前的他水平實在是太低了,不過有進步總是好事兒。
“行了,起來吧。”朱高煦感慨了一會兒,然後親自彎腰扶起了錢勇三人。
“你們的心情我多少能夠理解一些,不過以後你們就不用擔心了,無論瞻壑還是我都不會虧待你們。”
“今年是三年一度的茶馬互市,上次瞻壑原本想要親自去的,但卻被交趾的事情給牽扯住了,我又不能離開雲南,所以是讓朱恆去的。”
“朱恆你們都知道,做我的貼身護衛二十多年了,除了瞻壑,整個雲南我最信任的就是他了。”
“現在他隨瞻壑遠征倭國,今年就不能讓他去了,你們三個想去嗎?”
錢勇三人聞言呆住了。
他們雖然離開大明四年之久,但並不代表著他們已經不瞭解大明的情況了。
茶馬互市的重要性已經不僅限於官員了,就連普通百姓也是知道一些的,錢勇三人雖然瞭解不多,但也是知道其重要性的。
現在,朱高煦願意把這件事情交給他們,那就說明對他們的信任已經到了普通人能夠達到的最頂點了。
“謝漢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