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林經理(第2/3 頁)
,醫療器材的消耗自然也驚人,而且夾板石膏之類的東西他也是分檔次和價位的,有的人就喜歡用好的。
作為醫療器材的銷售經理,林欣彤需要掌握全市各大醫院的各種情況,哪一家醫院要擴建科室,哪一家醫院要增加新的手術室等等,這些都是他要了解的。
在現代資訊化時代,誰先掌握了資訊,誰就等於立於不敗之地。
這幾天林欣彤打聽到江中院急診科可能要專門擴建一個骨傷科分割槽,而且這個計劃好像已經開始實施了,急診科這幾天接診的骨傷患者已經明顯開始增多。
江中院急診科的骨傷患者來源大都是附近臨時出事的緊急患者,因為情況急,距離近所以選擇江中院,即便如此也有很大一部分會去其他醫院,畢竟江中院屬於中醫院這個前提限制了不少的急診來源。
急救車接送急診患者都是有程式的,有人撥打急救電話,急救中心會根據患者所在的區域和患者的情況來安排最近的醫院出車接診。
舉一個例子,比如附近有人骨折,撥打120之後,急救中心會根據患者所在的區域排程,江中院距離是最近的,但是因為江中院是中醫院,並不怎麼適合,排程中心就會選擇第二近的醫院。
一般患者撥打急救電話具體情況沒法說請,大概還是可以知道的,緊急昏迷,溺水,摔傷等等,這都是急救中心判斷的依據。
整個江中市這麼大,醫院這麼多,每一家醫院都有救護車,有的醫院根本沒有條件,患者送去還要轉院,豈不是耽誤時間?
哪一家醫院可以接待什麼級別的患者,急救中心都有備案的。
這幾天江中院急診科的骨傷患者增多,正是因為方浩洋向急救中心報備了,江中院急診科擁有治療什麼程度限制的骨傷患者的條件,某個程度的骨傷患者可以送來江中院
而且這只是開始,方浩洋還打算給方寒一個適應期,等方寒適應之後患者人數有可能還會增多。
江中院是一個大整體,每個科室又是一個小整體,科室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以前沒條件,現在有了這個條件,方浩洋自然是打算大幹特幹。
而促成方浩洋產生這個想法的人是誰?毫無疑問是方寒?
要知道骨傷大夫的培養更慢,更不容易,一位骨傷大夫成長起來的時間比培養一位內科醫生要更難一些。
江中院現在骨傷科的大夫大都是好多年前的大夫,有的是骨傷科自己培養的,因為急診科從最初就沒有骨傷大夫,這也導致江中院急診科的骨傷治療一直都是短板。
現在有了方寒,方浩洋就有了別樣的心思,他打算以方寒為跳板,開始培養急診科的骨傷人才,現在急診科還只是方寒一個人會骨傷治療,慢慢的,以方寒為中心,這個人才會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方浩洋還有別的心思,他想把方寒永久性的留在急診科。
方寒現在還只是實習生,到時候極有可能會輪轉到其他科室的,一旦方寒輪轉走能不能回來就兩說了,方寒這樣具有潛力的中醫人才那是每個科室都打破頭皮想要爭奪的,這一點從當時方寒分科室去了那麼多主任就能看出,秦衛華對方寒就是很眼熱的。
既然要留住方寒,那麼就要拿出一些東西來。
現在他給急診科打造一個骨傷分割槽,那麼這個骨傷分割槽是誰負責?毫無疑問是方寒啊。
等他打造成功,木已成舟,這就是一份大禮,是留在急診科當一個分割槽的老大好呢還是去其他科室繼續實習好呢?
再一個,急診科打造骨傷分割槽那也是要花費不少資金的,等這個分割槽打造成了,別的科室搶方寒他也有話說,方寒走了急診科的骨傷分割槽怎麼辦?豈不是成了空架子了?
醫院也要考慮成本,到時候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