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他用手電照向斷口,發現斷口很齊整,不可能是拉斷的,而很可能是有人用刀子之類的東西割斷的。當時他還想,會不會是哪個下了夜班的工人到煤堆這兒撒了尿後,想找根繩子捆東西,就打起燈繩的主意來了。可讓人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要把燈給關上呢?
後來他到倉庫領了條燈繩,站在棚子裡的那張小方桌上把燈繩給繫上了。
第二天他跟李興利提起這事,他也感到奇怪。不過由於這煤堆距離出事的廁所有四、五十米遠,所以兩人都沒把它跟兇案聯絡在一起,自然也就沒有把這事作為可疑情況向專案組報告了。
後來吳小康率眾手下做了一番調查,無論是焦化廠還是煉鋼廠,沒有一個人承認他們曾經對那條燈繩有過不軌舉動。
洪建陽他們那個行動小組也在吳小康的要求下,對訪問物件進行了詢問。至今為止,沒有一個人承認有過此類行為,也沒有人反映曾經看到其他人有過類似的行為。
民警們認為,從調查結果來看,燈繩很可能就是兇手割斷的。
第十六章 第一位浮出水面的嫌疑人(一)
更新時間2012-12-16 9:02:48 字數:2953
某位偵探(當然是小說家筆下的偵探)曾經說過,在發現兇手的過程中,首先懷疑每一個人,然後隨著對案件的研究再逐一將他們排除掉,這樣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
這話說說容易,可實施起來卻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負責在全廠範圍進行走訪排查的專案組第二行動小組,正是遵循著這樣一條思路去發現兇手的。可是要在清鋼廠實施這一方案,卻一點兒也不簡單!
清鋼全廠有職工近萬名,要把他們逐一排除掉,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單就詢問職工而言,如果一個不拉,平均每人會面三十分鐘,不吃不睡也得半年多時間;如果扣除三餐和睡眠時間,那就要將近三百天!
三百天啊,那可是將近一年的時間哪!這麼長的時間都要耗在這件事上,那還不把人給整瘋了!清鋼總廠保衛處的人心裡直發怵,因為他們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協助第二行動小組對全廠職工進行走訪、排查。
即使根據兇手的特點,扣除女性和個子在一米七零以下、身體比較瘦弱的男性,也還有五、六千人,再加上受害人本人、與受害人比較接近的女職工、知情人等等,怎麼說也得有六、七千人吧!
楊建平暗自期望,別讓自己去配合專案組做這件事,可偏偏何達安就安排他去幹這個。他不住地嘆氣。
好在專案組早就考慮到了這個情況,他們分成八個小組分別對各個分廠、車間的職工進行調查、訪問。根據談話物件的具體情況,談話地點或安排在專案組大本營,或安排在宿舍,或直接到車間找人。
何賽姣是唯一活著的被害人,同時也是其中一個案件的報案人,作為最重要的知情人,對她的詢問自然是安排在首位。
這著實令被冷落了許久的她樂壞了,一時間覺得自己就像國寶大熊貓一般招人疼愛。一經傳喚,便立刻樂顛顛地趕往專案組約定的談話地點。
她一現身,就把調查小組負責記錄的民警任小平給鎮住了!
他雖然並沒有根據名字把何賽嬌想像成什麼大美女,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出現在眼前的會是個梁山上下來&ldo;母大蟲&rdo;。而且這個&ldo;母大蟲&rdo;一進門就扯著嗓子大聲咋呼,生怕別人不知道她的到來。
接著一股風似的捲到任小平面前,試圖展現主人的待客之道,友好地沖他&ldo;嫣然一笑&rdo;,可看上去簡直就是在擠眉弄眼、齜牙咧嘴!驚得小任一哆嗦,鋼筆不小心從手中滑落,一頭紮在記錄本上,在那裡濺出一團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