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我!”(第1/2 頁)
元好問其實只有十七歲,比李桓只大兩歲。
可是他把盞之間,口吐錦繡,出語如珠,才氣縱橫,已經崢嶸初露了。
難怪能寫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種詩詞。
而且寫出這首千古絕唱《雁丘》時,他才十六歲,也就是去年。
可見的確是個牛人。
而在元好問看來,李桓有英雄之姿,豪傑之態,氣度非凡而卓爾不群,可謂虎紋成文,已有食牛之氣!
元好問從未在任何一個少年身上,見到這種清越貴重的英雄氣。
兩人越談越是投機,真是相見恨晚,一見如故。
更讓李桓高興的是,元好問十分篤定的認為,宋軍開禧北伐,必敗無疑!
他的理由,幾乎和李桓對李仁惠說的一樣,還多了一個李桓沒有想到的理由:
“宋廷本就很少賞賜將士,更沒有分配戰利品的規矩。”
“宋軍若是贏了,收回淮北,那就必須大軍鎮守。可淮北貧瘠,遠不如江南富庶繁華,又遠離臨安,宋軍將士必然不願意鎮守,巴不得北伐失敗。”
“北伐失敗,也就不用駐守北方了。如此一來,宋軍將士豈願意死戰?”
“反觀金軍,若是贏了,士卒也能獲得很大好處。若是拿下江南,願意去江南繁華地鎮守的將士,也大有人才。”
“此消彼長之下,宋軍要贏更難,此乃勢也……”
元好問一番暢談,鞭辟入裡,說的十分在理。
就是李桓,也聽的不住點頭。
這真是個人才啊。
元好問說完,又問李桓道:“李兄以為,大金之禍在何方?”
李桓一指北方,“大金之禍,在北不在南,在蒙不在宋。可惜滿朝大臣,鮮有人知。”
元好問一拍手,“李兄雖然年幼,真可謂目光如炬,遠見卓識,勝過那些尸位素餐的顢頇之輩多矣!”
“小弟深以為然,這大金之禍,確乎就是蒙古!”
“我家在晉北,距離草原很近,塞外的訊息也聽的多些。”
“就在今年二月,有個叫鐵木真的人,已經在漠北稱汗了,建了什麼大蒙古國,自稱成吉思汗。”
“自古以來,但凡草原一統,無論是匈奴、鮮卑、柔然、突厥,沒有一個不南侵。”
“小弟以為,三五年之內,那大蒙古國的鐵騎,一定會大舉南下叩關!”
李桓不禁對元好問的評價更高了一層。
他居然看出了蒙古會在三五年之內南侵!
這個戰略眼光,已經堪稱一流了。
歷史上,元好問在金朝即將滅亡時,才得以入朝,提出了很多卓然有效的對策。
若是金帝採納他的意見,也不會那麼快滅亡。
歷史證明,元好問的這些對策,都是對的。
說明他的政治才能,同樣很強。
元好問也對李桓惺惺相惜,又道:“還有一句話,小弟也只敢對李兄說起。”
他指指自己的頭髮,又指指李桓的頭髮,“你我皆沒有髡頭辮髮,心照不宣,是以小弟才敢言及此事。”
李桓心中有數,放下酒杯道:“元兄但說無妨,出的你口,入的我耳。”
元好問低聲說道:“大金第一大禍,在內不在外耳!”
“女真人凌駕漢人之上,以夷制夏,此乃有違天道,一旦有事,便是不可收拾啊。”
如此大幹忌諱的話,他敢對李桓說,當然是表示信任李桓。
李桓暗自點頭。
果然,元好問心中還有華夷之防,還有漢家情懷。
否則的話,若是金朝的死忠,那再有才能也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