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4/4 頁)
師的羽林外,還分別到邊地或衝要地方戍守,一二年輪換一次,使士兵在往來的道路上,都非常勞苦,又使得兵不識將,將無專兵,朝庭以防止武裝割據或擁兵叛上,一般以50人為一隊,2隊為一都,5都為一營,5營為一軍,10軍為一廂,營又通稱為“指揮”,是作戰的基本單位。步兵1指揮為500人,羽林騎兵少於此數。宋軍中各級主官名目繁多,大體是:廂、軍分別設都指揮使,軍還設都虞候,營設指揮使,其下尚有都頭等等。禁兵的給養按規定較優厚,月俸分等發給,年節有獎賞,大典有恩賜,行軍另有行裝錢等等。但有的禁兵妻室隨營,又加軍吏剋扣嚴重,禁兵生活都很困苦,特別是社會地位低下,深受將校欺凌虐待,以致常常發生兵變。而在禁軍中,待遇還算不錯的,那就算是羽林軍了,羽林軍裝備精良,兵士訓練刻苦,在神宗時期,羽林軍一直由曹王趙頵統領。羽林軍是守衛大宋都城及周邊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廂兵名義上也是一種常備兵,實際上是一支專任勞役的隊伍。它分屬各州和某些中央機構,“內總於侍衛司”。其組織編制大體如禁兵,給養比禁兵低,主要擔負築城、修路、運輸等雜役,多不訓練和校閱。鄉兵亦稱民兵,有的稱強壯、弓箭手、土兵、果毅等,是不脫離生產、農隙集結訓練的民眾武裝,以按戶選、抽的壯丁或募集的土人組成。其組織編制,各地極不統一,有的設指揮、都等,有的設甲、隊等。鄉兵服習水土,有的戰鬥力較強。朝廷遇有邊事緊急,也徵發鄉兵出戰,併發口糧和醬菜錢,鄉兵有的還可轉為禁兵。蕃兵是由北、西北邊境少數民族組成的武裝。在西南邊境還有砦兵、峒丁等。任務主要是邊境戍守。組織編制因部落而異,常見的有部族、姓、小姓等。朝廷對其首領區分不同等級給予錢糧、衣服和土地,對士兵也偶有賞賜。蕃兵、砦兵等熟習邊情,勇悍善戰。而有些宋軍各隊中,人數都不定,有些超編,有些只有幾人。這使宋軍的戰鬥力低下,指揮上普遍不靈活,臨戰時士氣普遍不高。宰相章惇他們對新改革出來的軍制都非常震驚,這些如果都實現了,那麼宋軍從上到下的統配、排程真的能達到令行禁止、機動靈活,宋軍的戰鬥力也會成倍的提高。現在的宋軍的軍制中也有一了一些劃分,比如說:動員和調派就被劃分開來。但是像這種大規模的劃分,是誰也不可能想像的出來的,不過,總有皇上這個例外,最少這些劃分就是皇上提出的。他們對新增加的兵種,也都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比如說火力支援班是幹什麼的?難道是用來放火的?還有細分的火炮班,大宋朝也有火炮,但是那玩意那麼重,一班10人能推動嗎?再說那東西打的是鐵沙,幾十米之內還有殺傷力,超過1百米別說和弓箭比了,還不如人家蚊子呢!破城連人家城牆上的灰都刮不下來,還不如拋石機有用。而且這火炮還很容易炸堂,不過它炸堂的威力是挺大的。這東西也就在祭祀、皇家慶典、重大節日還能放個震天響,聽聽熱鬧還行,用來打仗?那可真應了那句俗話:“臭屁不響,響屁不臭”。再有就是軍中指導員、政委、參謀之類的官職,原本大宋軍中就有一些參將和謀士,但都是將軍自己收來的一些有點計謀的人員,很多人都是文弱書生,手無扶箕之力,讓他們上陣撕殺,還不如買塊豆腐撞死。基層官兵要什麼謀士?還要集體進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