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鮮卑。(第1/2 頁)
孝靈皇帝上之下熹平六年。 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夏,四月,大旱,七州蝗。 令三公條奏長吏苛酷貪汙者,罷免之。平原相漁陽陽球坐嚴酷,徵詣廷尉。帝以球前為九江太守討賊有功,特赦之,拜議郎。 鮮卑寇三邊。 轉眼就到了秋,七月。 因為夏,四月大旱,大旱之後十三州又有七州蝗蟲災害,古代人是不知道大旱之後不預防是很容易有蝗災,蝗災一般發生在夏季,因為夏季氣溫高,特別適宜蝗蟲大量繁殖生長。一旦蝗災發生後,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以至於發生饑荒。 董仲舒\"天人感應\"論,是以社會、政治來說的。他把《春秋》中所記載的自然現象,都用來解釋社會政治衰敗的結症。他認為,人君為政應\"法天\"行\"德政\",\"為政而宜於民\";否則,”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以\"譴告\"人君。如果這時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會使人君失去天下。 透過秦末農民大起義,董仲舒認識到農民階級的政治力量可決定一個封建王朝的興亡。董仲舒在這裡所說的\"天\",是指秦末農民起義的武裝力量。他要借用這一象徵農民階級政治力量的\"天\",來戒懼皇帝,使之自斂。用\"天\"來限制他。 西漢時期,天命論在人們思想中的影響極深。董仲舒就採用了\"天\"來限制皇帝個人的私慾,制約他至高無上的權力。並把秦始皇權力不受制約,引發農民起義,速亡國的慘痛教訓,變成皇帝的精神枷鎖,來限制皇帝的權力。從這方面看,董仲舒\"天人感應\"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慾和權力,為整個封建社會的長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意義是深遠的。 東漢時期因為傳承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之法”,東漢則是隻要遇到大災害就罷免三公之位以謝罪於天。 於是七月,罷免司空劉逸,以衛尉陳球為司空。 漢靈帝早期也好書法,自造《皇羲篇》五十章,招攬天下士子為他書刻文字,首次把書刻文字稱作“書法”。 這標誌著作為交流工具的“寫字”,與作為美學欣賞與實用相統一的“書法”,正式拉開了距離,並使後者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藝術。 這邊朝廷動作連連為了安撫百姓,安定天下,可涼、幽、並三州卻被鮮卑連連寇邊。 幽州,護烏恆校尉府。 夏育高坐於主座,向左右將校問道:“這次大旱、蝗災接踵而至,鮮卑日子也不好過,春時就大舉寇邊,劫掠百姓,你等可有辦法?” 左右將校默默不敢言,夏育早年身為段熲在護羌營的司馬,在與羌人的戰鬥中屢次立功,他與另一位司馬田晏形成了一個有力的作戰組合。夏育又曾跟段熲平定羌亂頗有能力,熹平三年,夏育任涼州北地太守,鮮卑寇邊,夏育率軍追擊破之,所以也沒把鮮卑放眼裡。 再加上任護烏恆校尉有指揮烏恆士兵和反擊鮮卑的權利,幾次反擊都將鮮卑擊破,自然更加小覷鮮卑,可是烏恆是因為鮮卑是入侵自然奮力反抗,如果是出擊,烏恆部可能就不咋出力了。 夏育見眾人不說話,於是道:“那我便向朝廷請令攻打鮮卑!為百姓計。”眾將校連忙勸阻道:“檀石槐佔據整個漠南,實力強勁,不可輕伐也!”夏育不聽,因為好兄弟田晏現任護羌校尉因為犯了點法要被治罪,於是傳信給夏育說上書朝廷一起攻打鮮卑戴罪立功。 所以夏育一是想幫幫老兄弟,二是想撈取戰功更進一步,所以不顧將校勸阻執意上書朝廷請命攻打鮮卑道:“鮮卑寇邊,自春以來三十餘發,請徵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冬、二春,必能禽滅。” 而另一邊護羌校尉田晏也私下賄賂中常侍王甫,希望他能說服天子劉宏,讓他戴罪立功討伐鮮卑,王甫收了錢當然辦事,於是連忙把夏育的奏摺上報天子劉宏。 天子劉宏正在後宮和何氏在泳池戲水,見王甫不高興道:“有什麼事情麼?”王甫聽出劉宏不高興連忙道:“護烏恆校尉夏育上書討伐鮮卑!” 劉宏聞言起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