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母親的毛線第一章(第1/2 頁)
第一節
李月華是個超市櫃姐,這家超市20年前開業的時候她就從棉紡廠調了過來,因為表哥張自新自從20年前企業重組的時候從棉紡廠的副廠長調任了新組建的A市超市集團公司總經理,所以李月華母女都被安排進了超市。
李月華今年已經48歲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在所有進入超市工作的親戚裡面,是職位最低的,表妹是後勤部主任,表弟是採購部經理,表弟媳婦是財務部幹事。。。。。。
但是李月華從來不羨慕嫉妒,因為母親從小教導她和弟弟要懂得感恩。李月華的父親是在她剛工作的那一年病逝的。母親曾是棉紡廠的職工,因為父親纏綿病榻多年,靠母親一人的工資收入維持家庭已經非常吃力,加上父親的醫藥費,家庭負擔相當沉重,全是靠親戚們幫襯接濟,李月華才讀完了初中,她16歲那年初中畢業,父親終於沒熬過去。母親哭的暈死過去好幾次,雖然感受到母親的悲痛,李月華和當時12歲的弟弟卻莫名的鬆了一口氣。
那一年,任職棉紡廠副廠長的表哥張自新幫李月華進了棉紡廠當了工人,並沒有頂替母親的工作名額,李月華全家為此一直心存感激,全家為了償還這些年欠下的鉅債,勒緊褲腰帶過了整整6年才還完。這一年,弟弟考上了大學,李月華和母親又勒緊褲腰帶攢錢供弟弟上學。
四年以後,弟弟大學畢業了,李月華已經26歲, 別的女孩子在這個年紀早就結婚生子,但是她家的情況,使得多次相親都無果,母親和弟弟為此都非常愧疚,但李月華不覺得,一家人一起努力,能看見前方的希望,那就是最好的。而且,26歲也並不太大,弟弟也畢業了,還在京都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她非常開心。
這時候的棉紡廠情況非常不好,生產線落後且經常損壞,以前還能有技術人員維修,最近兩年連修都不修了,廠裡一共12條生產線,只有3條還勉強運轉,庫房裡堆積如山的庫存和殘次品無人處理。工人們每天來車間轉一圈就在廠裡找地方扎堆玩耍,廠領導十天半個月都不來廠裡一次,在崗職工只要來打了考勤還能發工資,退休工人已經超過半年沒有領到工資了,臨時工三個月前就全部退了,欠著幾個月工資。
李月華因為副廠長張自新的關係知道了棉紡廠早就開始在開會討論謀出路的事,但是這種改革本就不是短期內就有成果的,包括後來體制調整構架重組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時期。
李月華母女倆便每天到廠裡打了考勤就從西側門出來在這裡的早餐攤子上幫工,西側門的門衛大爺當然也跟她家帶點親戚,不然上班時間哪能出來,西側門這一溜的早餐攤子也不是外面隨便誰都能擺的,不是某車間主任家小舅子,就是某科室科長家大姨。李月華和母親在吳家早餐攤子幫工,都是自家親戚生意,不對外說是幫工,別人也只當是自家人幫忙,這種也比在廠裡閒出屁的那幫人好,所以後勤科和保衛科看見了也不會管,畢竟這一溜攤子上隨便拎出來一個也是有個主任科長親戚的,而後勤科長就姓吳。
李月華母女早上出廠給人幫工收攤以後就又從廠南門出來拐到南門的飯館一條街給吳家餐館幫工,這個活可以一直幹到晚上,只是每天上下班時間母女倆都需要回廠裡打考勤。
後勤吳科長是副廠長手下心腹,所以說李月華母女不但得了親戚幫襯,連親戚的好友也在幫著幫襯。可以說,在A市北邊這塊一畝三分地上,李月華家屬於非常典型的當地大家族的最底層受庇護的內部成員,過的雖清貧,但也勤勞知恩。
日子雖然過的辛苦,但也踏實,就這樣棉紡廠苟延殘喘了兩年終於迎來了重組,大刀闊斧的改革什麼的,底層老百姓並不懂,高層人事變動更是底層老百姓接觸不到的。但是大家知道的是,原棉紡廠好些廠領導被雙規,而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