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2/3 頁)
月港靖海館改為了海防館,去年海防館從澄海縣城,移到了港口,海防館改名為了都餉館。”
“都餉館,督舶餉,就是抽分收稅的,每百抽六,折銀,押送京師。”
李太后說起來頭頭是道,這土豆片味道都好了一些,之前孩子讀書不好,對這些朝政也不是很感興趣,李太后跟小皇帝說,小皇帝多事不耐煩,今天主動問起來了。
朱翊鈞聽明白都餉館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海關,負責收稅。
李太后繼續說道:“羅拱辰是個讀書人,考了舉人沒考中進士。”
“東南鬧起倭寇時,海疆數千裡告急,狼煙遍地,朝野內外震動,羅拱辰便組織軍民反抗,能以孤軍當勁敵,後來倭寇侵松江府,羅拱辰率眾,星夜馳援松江府,從浙江按察司僉事,升為了海防同知。”
羅拱辰是讀書人,卻在抗倭一事中,屢建軍功,當時倭寇鬧得兇,這羅拱辰一介書生仗劍平倭,名聲大噪。
讀書人和讀書人之間的差距的確很大。
“去年他回京述職,見了不少的人,但是他想辦的事兒,到底是沒辦成。”李太后說起了此事,便沒有了多少食慾,放下了筷子,面色有些擔憂。
東南開海,設立月港的爭鬥,可謂是步步驚心,這羅拱辰的初心就是再好,朝中無人幫襯,也是白費功夫。
這羅拱辰先是由老上司譚綸引薦去了吏部尚書楊博府上覲見,譚綸因為父母喪事回家守孝,再出仕是由楊博舉薦,這便是有了舉薦之恩,在大明官場上,這是天大的恩情。
譚綸覺得羅拱辰的想法不錯,就把羅拱辰引薦給了楊博。
吏科給事中為何彈劾譚綸?
因為譚綸出身浙軍,跟戚繼光是戰友,受到戚繼光、梁夢龍這些浙軍出身的影響,譚綸現在跟張居正走的實在是太近了。
楊博作為晉黨黨魁,本就惱怒譚綸以怨報德,直接讓羅拱辰吃了個閉門羹,拜帖都沒收。
羅拱辰又走了戚繼光的關係,讓戚繼光引薦他給張居正,結果張居正聽聞羅拱辰的想法,頗為贊同,就在羅拱辰的奏疏上齊縫下了自己的書押,送到了通政司,內閣擬票後,在兩次廷議中,都沒有透過。
最終羅拱辰回京述職的期限到了,只好回去了福建月港,等待訊息。
這土豆、番薯,就是那會兒羅拱辰帶回京的禮物,宮裡有,張居正的全楚會館也有,本來楊博也應該有的,但是楊博沒見羅拱辰,便沒有了。
萬曆元年,土豆在京師,還是稀罕物件,但是在南方,早就在嘉靖年間已經傳入。
“這海防同知羅拱辰進京所為何事?”朱翊鈞搜檢了一下記憶,並沒有相關的內容。
萬曆皇帝本身就不喜歡政務,再加上李太后約束極為嚴苛,這逆反心理之下,對國事也多是漠不關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李太后靠在椅背上,略微有些心煩意亂的說道:“羅拱辰想收稅,確切的說是設課徵收販洋船稅,抽分,百抽六的稅,徵收那些紅毛番的洋船的稅。”
“洋船?羅拱辰要收洋船的稅?”
李太后頗為確切的說道:“對洋船。”
“都察院總憲反對增稅,理由也算是充分。”
“葛守禮說:國家榷稅都有規定,在四通八達、商販輻輳之地,設有鈔關稅務,在各府也設有稅課司,負責徵收稅銀,法至詳備,原無滲漏不徵之地。稅已經這麼重了,現在突然增稅,是在與民爭利。”
“禮部尚書陸樹聲也反對,說是祖宗之法,兩百年來未曾更改,開海設立月港通商,已經違反了祖制,還要繼續違反下去嗎?”
“禮部還說,那大小弗朗機紅毛番,連禮數都學不會,讓下跪歪歪扭扭,有失禮法,要是給洋船徵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