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3 頁)
真正的機會卻是在a 集團軍群方面,主要的觀念就是透過阿登山地發動一個奇襲攻擊。因為地形的險惡,敵人是決不會想到我們在這裡會使用任何裝甲兵力。這樣一口氣就可以衝到索姆河的下游,切斷已經投入比利時境內的敵軍與渡口之間的交通線。只有用這個手段才能完全殲滅在比國境內的敵軍整個右翼兵力,並且為在法國境內贏得最後勝利的工作作一個準備。
( 三) 除了可以貢獻這個主要的機會以外,a 集團軍群也可以使德軍的攻勢免受一個主要的危險。
假使敵人採取合理的行動,他可能會避免在比利時境內作不利的決鬥,而撤退到索姆河的後面去。同時他也就會集中所有一切能夠動用的兵力,以向我方的南側面發動一個大反攻,以在比利時境內或下萊茵河的前面,包圍德軍主力為其目標。固然我們可以假想法軍統帥部是缺乏這種大膽的作法,而且法國的同盟國也可能會反對這樣果敢的決定,但是這種可能性卻還是不可以不考慮到。
假使我們的攻勢頓挫在下索姆河,則敵人至少可以利用其手中所有的預備隊,建立一條新的連續防線。這一道防線可能以色當東面馬奇諾防線西北端終點為起點,利用艾斯尼(aisne) 河與索姆河的天然屏障,直達海峽為止。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敵人在我方南側面的任何兵力集中,就都有立即將其擊碎之必要。不管是在馬斯河的兩側也好,是在馬斯河與奧塞(oise)河之間也好,都不應讓他們有完成集中的機會。在這個地區中敵方正面的完整是必須首先加以破壞,並且以爾後能迂迴馬奇諾防線的側面為著眼點。
( 四)a集團軍群即已預定預定作戰中的主力,則應給以3 個集團軍的兵力,而不應僅為2 個集團軍。( 也許在最初階段中,為了空間上的原因,可能要把較多的師暫行容納在b 集團軍群的地區中。)
一個集團軍應越過比利時南部進攻,並照原有的假象渡過馬斯河,但此後即應直趨索姆河的下游,從後方攻擊面對b 集團軍群的敵軍。
另一個集團軍則應向西南的方向上前進,其任務為擊碎任何集中在馬斯河以西地區中,企圖向我軍南側面發動反攻的敵軍兵力。
第三個集團軍,仍如原定計劃,從夾在希爾克(sierk) 與毛宗(ouzon ,在色當之東) 之間的馬奇諾防線的北面起,掩護著整個作戰的深入側面。
由於作戰的重點由b 集團軍群移到了a 集團軍群方面,所以我們也就提出了下述兩點要求:
(1) 加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即使必須到攻勢發動後,始能加入本集團軍群,但事先必須預先指定。
(2) 強大的裝甲兵力。
以上所云雖然非常簡略,但卻也代表我們集團軍群總部對陸軍總部所一再提出的備忘錄中的主要思想趨勢。
a集團軍群計劃的奮鬥
自然,在1939年10月間,我也並非一口氣就能擬出這樣一個明確乾脆的作戰計劃,一般的人在達到其目標之前,是必須要經過努力的工作。這並無發生奇蹟的可能性。 雖然如此,當本集團軍群於1939年10月31日,就德軍攻勢作戰的政策,向陸軍總部提出其第一次建議時,這個&ldo;新&rdo;計劃的基本原理即已經被包括在內。 更精確地說,有兩個檔案是與此有關的。第一個檔案為本集團軍群總司令寫給陸軍總司令的一封信,檢討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中,有關發動攻勢時的&ldo;基本問題&rdo;。
倫德斯特在信中一開頭,就強調說明10月19日和29日所頒發的作戰命令,對於戰爭是不可能產生決定性的效力。德軍與敵軍雙方在實力上的對比關係,不足以為一個全面勝利提供必要的基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