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表演流派(第1/3 頁)
“沒錯,正是‘斯特拉技術’,這個流派是斯坦尼的一個分支。”
張然老師接著道:“今天,是我帶咱們表演班的第一堂課,咱們大家暢所欲言,想聊什麼都成。這樣吧,咱們先來聊一聊表演這門學問。
對錶演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這世界的表演有兩大體系,斯坦尼體系和布萊希特體系,也就是常說的體驗派和表現派。誰知道這兩種體系的區別?”
陳嚇舉起了手,站起來道:“表現派演員講究的是對肢體語言和表情的控制,強調演員要保持冷靜,對角色進行審視,相對比較走外。
體驗派要求演員在角色的生活環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樣正確地、合乎邏輯地、有順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樣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動作,強調演員內心情感的深刻體驗。”
張然老師點點頭道:“說得很好,當初焦菊隱先生將斯坦尼體系引進國內後,國內的表演院校都是教斯坦尼體系。
80年代初周采芹從英國回來,到中戲上課,帶了很多新東西進來,有表現派的東西,也有其他流派的東西。
現在國內表演系的教學都是以體驗派為主,同時融合了其他各個流派的訓練法。
我要教大家的‘斯特拉技術’,這是斯坦尼在美國的一個分支。
斯坦尼體系傳到美國之後,美國人依據自己的理解,創造了不同的訓練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及見解。
包括斯特拉技術、麥斯勒技術等等。
現在,我跟大家講一講各個流派的來源!”
“現在美國流行的表演訓練方法有二十來種,方法派是一個統稱,下面有很多分支。
說起來這事有點傳奇,像金庸小說裡的情節。
1931年幾個年輕人在紐約成立了一個劇團,致力於斯坦尼體系的研究與教學。
在研究的過程中,幾個人對斯坦尼體系產生了不同的理解,他們都認為對方的想法不對,自己是對的。
不過斯特拉斯伯格是劇團的頭頭,他的觀點是主流,劇團始終按他的想法進行訓練,其他人的觀點受到了壓制。
其中有個叫斯特拉-阿德勒的女人不服,一怒之下跑去找開派祖師斯坦尼,最終她在法國找到了斯坦尼,並跟著斯坦尼學了五週。
斯特拉回到美國後,把祖師爺斯坦尼的觀點也帶了回來,斯特拉是對的!
這下斯特拉斯伯格在劇團就待不下去了,整個劇團隨之分崩離析。
劇團的幾個人帶著各自的觀點創辦演員訓練班,按自己的想法訓練演員,最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我學的這一派叫斯特拉技術,正是斯特拉-阿德勒傳下來的。。。”
底下的學生聞言一片讚歎之聲,‘哇’原來咱們的張老師這麼牛b呀,‘哇’原來美國有這麼多流派呢,‘哇’原來咱們學的才是最正宗的斯坦尼呀,云云。。。
臺上的張老師伸手打斷了底下學生們之間的討論,繼續道:“其實,早在三年前,我碩士畢業的時候,北電院長陳劍鋒就曾經找過我,想讓我過去帶01北電錶演本科班。
我本來也打算答應了,但是我的老師瑪麗-希爾告訴我說:希望我留下,和她一起進行斯坦尼第三階段的研究,於是,我經過一番權衡之後,最終選擇留了下來!”
(景軒心裡吐槽道:“幸好您留了下來,否則,按照命運的軌跡。您會在去北電報到的時候,一腳踏空從樓梯上滾了下來,最後一命嗚呼。哎,說一命嗚呼其實也不準確,實際上是被另一個‘張然’靈魂奪舍了。不過,現在這個張老師好好的,另外一個‘張然’自然就不會出現了。否則,一本書上兩個穿越者,我都不知道故事該怎麼寫”)
“那,現在我問問大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