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頁)
統的信仰。
青年人望著碑下的龜趺,看得出神了,沒感覺背後已經站了一位和尚。那和尚好奇地望著這個青年人,像青年人端詳龜跌一樣地端詳著他。最後,青年人站起身來,伸一伸懶腰,繞到龜趺的背後,這時候,他發現了和尚。
和尚不像和尚,倒像一位彪形大漢。他四十多歲,滿面紅光,兩道濃眉底下,一對精明的眼睛直看著他。和尚臉含著笑,但他的兩道濃眉和一對利眼衝去了不少慈祥,他夠不上菩薩低眉,但也不是金剛怒目,他是菩薩與金剛的一個化身。和尚的造形,使這青年人一震。
和尚直看著青年人,心裡也為之一震。這青年人氣字不凡。四十多年來,和尚閱人已多,但像這青年人這樣面露奇氣的,他還沒見過。
青年人向和尚回報了笑容,和尚雙手合十,青年人也合十為禮,但兩人都沒說話。
過了一會,青年人把右臂舉起,把手撫上石碑,開口了:
〃法師認為,是法源寺的名字好呢,還是憫忠寺好?〃
和尚對突如其來的問話,沒有任何驚異。順口就答了:
〃從對人的意義說,是法源寺好;從對鬼的意義說,是憫忠寺好;從對出家人的意義說,兩個都好。〃
青年人會心地一笑,法師也笑著。
〃我覺得還是憫忠寺好,因為人早晚都要變成鬼。〃
〃寺廟的用意並不完全為了超度死者,也是為了覺悟生者。〃
〃但是憫忠寺蓋的時候,卻是為了超度死者。〃
〃超度死者的目的,除了為了死者以外,也為了生者。唐大宗當年把陣亡的兩千人,都埋在一起,又蓋這座憫忠寺以慰亡魂,也未嘗不是給生者看。〃
〃對唐太宗說來,唐太宗殺了他弟弟元吉,又霸佔了弟媳婦楊氏。後來,他把弟弟追封為巢刺王,把楊氏封為巢刺王妃。最妙的是,他把他跟弟媳婦好生的兒子出繼給死去的弟弟,而弟弟的五個兒子,卻統統被他殺掉。照法師說來,這也是以慰亡魂,給生者看?〃
〃也不能說不是。〃和尚不以為奇。〃在中國帝王中,像有唐太宗那麼多優點的人很少,唐太宗許多優點都考第一,當然他也有考第一的缺點,他在父子兄弟之間,慚德大多。有些是逼得不做不行;有些卻不該做他做了。做過以後,他的優點又來收場,我認為他在事情過後,收場收得意味很深。蓋這憫忠寺,就是證明。他肯蓋這憫忠寺,在我們出家人看來,是種善因。〃
〃會不會是一種偽善?〃
〃判定善的真偽,要從他的做出來的看。做出來的是善,我們就與人為善,認為那是善;如果他沒做,只是他想去行善。說去行善,就都不算。我認為唐太宗做了,不管是後悔後做了、還是懺悔後做了、還是為了女人寡婦做了、還是為了收攬民心做了,不管是什麼理由,他做了。你就很難說他是偽善。只能說他動機複雜、純度不夠而已。〃
〃我所瞭解的善,跟法師不一樣。談到一個人的善,要追問到他本來的心跡,要看他心跡是不是為善。存心善,才算善,哪怕是轉出惡果,仍舊無損於他的善行;相反的,存心惡,便算惡,儘管轉出善果,仍舊不能不說是偽善;進一步說,不但存心惡如此,就便是存心不惡,但並沒存心為善,轉出善果,也不能說是善行;更進一步說,存心不善不惡,但若有心為善,轉出的善果,也是不值得稱道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的'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上面所說,重點是根本這個人要存心善,善是自然而然自內發出,而不是有心為善,有心為善是有目的的,跟善的本質有衝突,善的本質是沒有別的目的的,善本身就是目的。至於無心為善,更不足道,只是碰巧有了善果而已,但比起存心為惡卻反轉出善果來的,當然也高明很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