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公車上書〃就是舉人向皇帝上請願書,也就是聯考前的考生們向統治者上書。這種上書,在中國早有傳統可循,那就是後漢大學生向皇帝上書的事,所以,上書雖然有點越位,卻並非不合傳統。甲午戰爭後第二年,正好是各省舉人到京師考進士的日子,康有為、梁啟超也都從廣東來了。在中國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訊息傳來後十三天,梁啟超首先聯合了廣東舉人一百九十人上書陳時局;兩天以後,康有為聯合各省舉人一千兩百人,聚會在松筠庵,上書請變法。在上書的過程裡,臺灣來的舉入更是痛心疾首,因為在馬關條約中,臺灣要割給日本人了。這次上書是由康有為起草,他花了一天兩夜的時間,寫成一萬多字的請願書,可是,對一個江河日下的政權說來,請願是無效的。上書須經過都察院這衙門轉奏,而都察院卻不肯轉奏,理由是清朝政府已經批准了馬關條約,沒什麼好談的了。
雖然表面上是沒什麼好談的了,但是,清朝政府對這種上千人……尤其是舉人……的民意表現與聯名活動,卻不能無動於衷。舉人中最突出的是康有為,因為康有為已不是康舉人了,他在上書後第二天,就考中了,他真的成為康進士了。
康有為成為進士前,早已是名動公卿的人物。他在六年前就以上書出名,六年來,他的聲名更大了。尤其他的著作《新學偽經考》在頭一年被查禁,他在舉人中的聲名,更是如日中天,朝廷中守舊派對他頭痛,更是不在話下。他這次中了進士,並且幾乎考了個第一,他的聲名,自然更上層樓。在層樓頂上,他第三次上書皇帝,總算給皇帝看到了。雖然看到了,可是要想發生作用,卻還有一段距離。
康有為成為康進士後,為了鼓吹,他發起辦了一個報-《中外公報》,那時中國人並沒有訂報這回事,要人看報,得白送才看。於是,他們每天印三千份,拜託並買通報童,每天朝深宅大院去送。可是,當時大家弄不清這份報是怎麼一回事。老是疑心有什麼陰謀送上門來。所以,即使白送,有人也不敢收。弄得報童也害怕了,覺得這個報,一定不是什麼好東西,為了怕連累,最後也拒絕代送了。
在這次辦報開始後不久,康有為又發起組織一個救國團體……強學會,出版書刊,鼓吹新潮。這個會很引起開明人士的贊助,甚至英國美國的公使都捐送了圖書和印刷機。但是,很快的,頑固的陰影籠罩過來了,康有為感到他在北京已難以立足了,他決定到南方去,想在南方計劃一些開展。於是,在強學會被查禁的前夜,他離開了北京。
雖然這一年在北京的活動失敗了,但是康有為在得君行道的長路上,也有了不少進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六年前,拒絕見他的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對他有了更好的印象,翁同A不但不再拒絕他,並且還和他見了面。翁同龢記得很清楚:六年前的康有為,就預言過中國會敗於日本之手,如今不幸而言中,他深深感到:他未免小看了這個名叫〃康有為〃的書法專家了。如今康有為是進士了,早期進士翁同龢,倒也頗想見見這位後期的進士,於是,兩人的會面,便實現了。
這次會面有一段最影響翁同龢的對話。康有為面對這位相貌忠厚如老農的權貴,做了這樣的談話:
〃相國當然深知道光二十年,也就是五十五年前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起因,出在洋人損人利己,把他們自己不抽不吃的鴉片煙,運到中國來,結果打出了鴉片戰爭。這個仗中國打敗了,打敗的真正原因是中國根本落伍,中國的政府、官吏、士大夫、軍隊、武器、百姓都統統落伍。中國那時候沒跟世界全面接觸,不瞭解自己落伍,是情有可原;但仗打敗了,都還不覺悟,又睡了二十年大覺,鬧到了十年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就不可原諒了。英法聯軍以後,一部分人開始覺悟了,像恭親王等開始的自強運動,但是由於皇太后以下大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