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開戰在即(第2/2 頁)
制荊州上下所有兵馬,文武百官一體聽調,不得有違!”
“徐達、黃忠分別為左右副都督,協理一應行軍之事,遇事可以商議再行。”
“劉基為軍師,籌劃軍事,隨從大軍起行,王猛為副軍師,位雖在劉基之下,其職責亦同。”
“蒯越、蒯良兄弟為參軍,隨從兩位軍師共同參贊。”
“包拯為監軍,也隨軍出征,負責監督各級將佐及軍法執行。”
劉琦說完之後,環視在場所有文武:“不知各位可有什麼異議?”
包拯出列道:“主公,我素來不諳軍務之事,況且江夏還有許多政務,恐怕是不堪這監軍一職啊!”
“包大人!”
劉琦看著包拯道:“包大人雖然在軍事上不如他們,但是你在江夏擔任郡守以來,一直以為官剛正著稱,打壓豪族,為民做主,百姓紛紛歌頌,還給你立了生祠。此次我軍出征務求大破孫權,正需要嚴明軍紀,我看此任非你莫屬,豈可推脫?”
“是啊!主公所言極是!”
這時文官末位一人站出來說道:“世人往往只看重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勇將悍軍,殊不知最重要的卻是治軍,我軍想要百戰百勝,一舉擊破吳軍,非得嚴明軍紀不可,而這必然需要一位剛正不阿的監軍大人。我自到荊襄之地以來,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無不是百姓對包大人的歌頌,聽說大家還給包大人起了包青天的美譽,稱讚您是當世的強項令!”
,!
說話的人正是昔日帶領一眾兄弟前來投奔的李善長,因獻計奪取南郡而被提拔重用,正擔任南郡太守,還未到三月即來到了襄陽述職。
“李大人謬讚了。我豈敢與董公相提並論!”
包拯見李善長竟拿自己和昔日的強項令董宣相比較,急忙謙虛道:“我為官只求上不愧天,下不愧民,如此足矣。既然主公以為我能但此任,我願意一試,但是江夏還請主公定要再擇選能者暫代治理,不致生亂。”
“這是當然!”
劉琦道:“昔日包大人身邊的公孫策辦事極為用心,諳熟吏治,如今正擔任縣令一職,可令他暫代包大人職位,前往江夏。”
“公孫先生辦事得力,足以勝任!”
包拯說道。
劉琦點了點頭,目光投向了剛剛發言的李善長身上:“善長先生機智超群,目下雖然擔任南郡太守,但不如此次可願隨我一同東行?”
“誠所願也!”
李善長大喜,不由分說納頭便拜:“願隨主公驅使,肝腦塗地!”
“好!”
劉琦朗聲道:“自今日起,三軍上下自我開始加強戒備,眾將準備軍需,先由岳飛、黃忠二位都督並楊再興、裴元慶、武松、楊雄、石秀領兵八萬,隨時開赴豫章!而後我與天德自引兵押送各類軍械後至!”
“另外,王守仁都督平定南越已歷半年,南越之地悉已安定,即可令祖逖將軍統兵駐防,守仁可以率領大部軍馬返回,於南郡至樊城一帶屯兵,提防曹操。另外委派石達開、文聘、盧俊義輔佐左右。”
“末將等領命!”
:()三國:我劉琦,召喚千古英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