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第1/3 頁)
正如前文已經提及的,裝配線並非福特的發明。他說:&ldo;總的來說,這個想法是來自芝加哥屠宰場對牛肉進行分割加工時使用的空中吊運車。&rdo;大膽的新興管理學專家弗雷德裡克&iddot;泰勒已經非常巧妙地把每件工作分成最小的物質和運動單位。福特所強調的獨創性在於流動,在於設計連續不斷的生產。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注意生產的整個過程。在他的心目中,汽車有其自己的孕育過程,為了保持這一過程不致中斷,工人要做的只是照應裝配線,給它添料就行了。問題是使所有原材料的移動速度最大限度地適應汽車的逐漸形成。
福特自己解釋說,新的&ldo;批次生產&rdo;不僅是&ldo;量的生產&rdo;,而是集&ldo;力量、精確、經濟、體制化、連續性、速度和重複性諸原則於一身的製造工程&rdo;。一旦福特把生產從許多互不相聯的動作轉變為不斷流動的流水線,它就不再適合為單個工匠操作而設計的舊作坊了。流水作業技術需要新的廠房來適應、限制、引導和加速流動。於是,工廠設計這門新的科學便問世了。這一新科學的先驅是德國移民艾伯特&iddot;凱恩。他十二歲來到美國,在這裡成為一名精於混凝土構造的建築師。一九○三年,底特律市街上還只有八百輛汽車時,凱恩就對帕卡德公司的新工廠進行了創新的設計。儘管當時帕卡德汽車的生產並沒有使用流動裝配線,但凱恩設計的廠房可以使從工廠一端輸入的原材料一直向前流動到生產汽車成品所需要的每一個操作崗位,並把裝卸運送簡化到最低限度。一九○九年,凱恩在密蘇裡州堪薩斯城鐵路車場旁設計了一個新型的裝配分廠,幫助福特解決了鐵路運費的 問題。福特汽車因此可以拆開來運輸,這既節省空間,又不需要專用的貨車,可以在到達目的地後再把它們重新裝配起來。同一年,也就是在裝配線臻於完善前很久,凱恩就開始建造新的海蘭帕克福特汽車廠。那是一幢通風很好的建築,陽光透過五萬平方英尺的玻璃窗照入四層樓高、八百六十五英尺長、七十五英尺寬的廠房,這在當時已是密西根州最大的一幢單屋頂建築了。裡弗魯日的福特汽車廠廠房於一九一七年建成時,其設計實際上就是為了容納流動不息的生產線。福特親自監督建廠的每一步驟,因此幫助形成了一門新的工業建築學。
那是路易斯&iddot;沙利文、弗蘭克&iddot;勞埃德&iddot;賴特等偉大建築師輩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凱恩及其合作者創立了一個偉大建築的新流派。他們根據新的生產邏輯設計的廠房,為美國的景象增添了一層人工創造的壯麗新色彩。查爾斯&iddot;希勒筆下的裡弗魯日福特汽車廠,其壯觀堪與託馬斯&iddot;莫蘭巨大畫布上黃石公園和大峽谷帶有神秘色彩的景色媲美。
為了使生產線流動不息,必須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購買福特汽車。一九一四年一月,福特宣佈他的工人每日工資為五美元,全國為之震驚不已。福特解釋說:&ldo;這既不是施捨,也不是工資,而是分享利潤,提高效率。&rdo;的確,工人的工資提高了,就會購買更多的t型汽車。
福特是在一九○八年開始生產t型汽車的。第二年,他宣佈以後只生產t型汽車,還將用同一種底盤生產小型車、旅遊車,公共汽車和運貨車。三年以後,他宣佈&ldo;每個顧客都可以按照他自己的願望選擇汽車的顏色,只要這輛汽車是黑色的。&rdo;這一著名的宣告成為描述美國消費者似是而非的新自由的雙關語。福特不顧&ldo;改進&rdo;t型汽車的引誘,仍然固執已見。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六日,第一千五百萬輛t型汽車出廠。那年,仍然擁有牌照(因此推測可能仍在路上行駛)的t型汽車達到一千一百三十二萬五千五百二十一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