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2/3 頁)
呼是&ldo;草體w&rdo;,但一些人更喜歡當地墨西哥人沿用的富有詩意的西班牙語名稱,管它叫&ldo;小蛇&rdo;。這種蠕動的爬行動物的形象(意味著&ldo;不要碰我!&rdo;)對盜賊和歹人多少起了一些阻嚇作用。一種更為實際的說法講到,一八六二年,金上尉買下了某個威廉&iddot;曼恩的畜群,同時得到了他的三個烙印,其中就有一個&ldo;草體&rdo;。為了使&ldo;草體&rdo;非他莫屬,他乾脆把&ldo;&rdo;顛倒過來,成了&ldo;草體w&rdo;。而且這個烙印有許多優點:它寫起來能一氣呵成,沒有重疊的筆畫(重疊筆畫的烙印會燒得過深,易招螺旋蛆,癒合後可能出現一片模糊);它特別易於用&ldo;草寫烙鐵&rdo;書寫(如果手頭上沒有&ldo;模壓烙鐵&rdo;的話);而扭動的圖形又使人難以更改。同時,它簡單明快,引人注目。
詮釋土地契據需要熟諳行話,詮釋牛身上紛雜的烙印同樣需要如此。烙印不僅標明牛的主人,也可能標明某一樁交易,而見多識廣的牛仔更可以從所有的記號講清這頭牛的全部來歷。當然。說明牛的第一個主人的第一個烙印,是在小牛初次參加趕畜大會時打上去的。但人們往往難以搞清哪是第一個烙印。而牛身上還會帶有&ldo;發售烙印&rdo;或&ldo;反印&rdo;,此乃原主烙印的一種變體,意在表明原主已同意把牛出售。隨後,自然就是新主人的烙印。在驅運過程中的牲畜可能還帶有&ldo;旅途烙印&rdo;,在上路前打好,用以區別途中碰到的其它畜群。在德克薩斯,按照法律規定,牛的頸部還有特別的&ldo;縣印&rdo;(德克薩斯每個縣都有不同的縣印),使盜賊難以下手。因為如此一來,除非盜賊設法換上登記第一個烙印的那個縣中的某個烙印,否則,他就必須為每一頭盜來的牛換兩個烙印。
老練的牛仔憑藉烙印登記冊,不需向任何人詢問任何問題,就可以知道牛的許多事情。他可以講出牛隻出生在德克薩斯的哪個縣,換過哪些主人,主人姓甚名誰,住在何方,他還可以知道牲畜是靠腳力驅往北方還是經由鐵路運來。西部有一句口頭禪,說&ldo;這畜生沒什麼了不起,可是還真大有看頭。&rdo;那些身上根本沒東西可看的牲畜,則在西部招來許多麻煩。它們通常稱為&ldo;馬弗裡克&rdo;。典故出自德克薩斯一位牧場主塞纓爾&iddot;馬弗裡克(1803-1870),不知出於什麼緣故,他從來不給小牛打烙印。有人說他懶,根本不走這門心思;也有人說他就是想造成一種印象,似乎沒有烙印的牲畜都是他的。不管什麼原因,總之,&ldo;馬弗裡克&rdo;一詞廣泛流傳開來,專門用以稱呼那些既沒有烙印、又沒有母牛伴隨的小牛。牛隻貿易在德克薩斯發韌之初,這類小牛當然屬於發現了它們、又最先打上自己烙印的人。但後來,按照習俗,牧場主只能給闖到自己放牧區來的&ldo;馬弗裡克&rdo;打上烙印。而製造此類無主小牛所用的誘惑手段實在難以抗拒,沒人知道&ldo;馬弗裡克製造者&rdo;究竟搞出了多少頭失去母牛的小牛患。在偏遠的放牧區,任何牛仔,只要自覺心裡並無不安,又有一支六響槍,殺掉母牛,即刻便可把任何人的小牛據為己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