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2/3 頁)
如果哪一頭母牛身上的烙印雜亂不堪,搞不請它的主人是誰,它的小牛就不會給打上任何人的標記。於是,小牛便歸整個協會所有,用以支付共同的開銷。如果一頭小牛打錯了烙印,就會牽來另一頭小牛&ldo;抵數&rdo;,打回疏漏了的烙印有時,母牛帶有遠方牧場主的烙印,人們便會把它&ldo;攆走&rdo;,引它回到自己的牧場上去。整個儀式的目的在於使每個人合法而正式地擁有其新增的牲畜,並關照周知,同時把它們與開放性牧區上放養的混雜牧群明確地區分開來。
牧場主們在這片土地上到處放牧,如果土地原本不屬於任何人,則他們如何去證實生養於斯的牛群的歸屬呢?幾經困惑之後,他們終於確定了一套新的烙印標誌,烙在每一頭牲畜的皮肉上。有了這些臨時創作的所有權憑證,他們才感到放心。由於人們和他們的牛群流徙不定,遠離法庭和律師,文書契據的作用是不大的。誰願意攜帶它們呢?又能把它們妥善地收藏在何處呢?
因此,最好讓牛隻成為它們自身的所有權憑證。如此一來,任何人只要拿出牛來,就可以證實其所有權。
老練的牧場主一眼便可以辨認母牛身上雜亂的烙印,其精確程度,絲毫不弱於倫敦大法官法庭律師依據法律來咬文嚼字的功夫。這種牛隻烙印的學問,表明各行各業無不有其玄妙深奧而極其神聖的標誌。這是牛仔們的影象學。當然,每個人都可以認出代表他自己的烙印和標記;不過,要想判定一頭帶有許多烙印的牲畜的所有權,那就得需要學問、經驗和技巧了。一頭小牛大都是在它生平參加的第一次趕畜大會上,被人用帶了圖形的熾熱烙鐵在皮上列印的。不過,在其它時候,還有別的辦法來打烙印。例如,&ldo;草寫烙鐵&rdo;乾脆就是用一根直火鉗,象鉛筆一樣草寫出任何合意的標記,這在當時就稱為&ldo;草寫烙印&rdo;。另一種&ldo;模壓烙鐵&rdo;則象一塊鉛字印模,上有特定的&ldo;蓋印&rdo;,一下便可衝壓在牛皮上。烙印大小不一,但通常高於二英寸,寬於四英寸,而高寬均不得超過七英寸。自然,烙印會隨牲畜一道長大,因此,小牛身上的烙印如果只有三英寸高,幾年之後便可能達到十二英寸。牧場主們都知道,烙印過大,又打在錯誤的部位,就會降低皮張的價值,所以,他們的標記只燒烙在牛的臀部、肩部或頸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