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第2/2 頁)
但是二十世紀美國的民主制度成功地使每一個人都成為整個社會的一部分,他們不再僅僅是從外部響應號召,他們己被捲入社會內部,成為社會神秘創造力的一部分。使命感,也即自願感,已經被一種非自願感所壓倒:這就是趨勢感。在物理學中,動量是物體的質量與它的線速度的乘積。但作為社會學術語,則所指的不是運動感,而是被動感,即不是推進,而是被推進。趨勢使事物沿著它已經走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在一個社會中,趨勢的力量同樣取決於規模和速度。當然,這些正是使美國歷史獨具特色的一個層面。美國人誇耀這裡的一切是多麼龐大,一切事物變化的是多麼迅速,而這些正是舊世界視為可笑之處。美國是一個領土遼闊、變化迅速的國家,美國人知道這一點,而且總的來說還熱愛這一點。歷史上那些推銷土地的傢伙、吹得神乎其神的傢伙、用土地來設定騙局的傢伙,以及雄心勃勃的開拓者,全部在為更大與更快而吹噓。你可能行動遲緩,可能不願成為這種趨勢的擁護者,但你沒法制止美國的發展與運動。如今,美國的使命似乎不再來自公民個人的自覺選擇,而是來自一系列規模龐大、速度驚人的全國性專案。增長,更快更大的增長,似乎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的全部目的。
人類的自決問題變得更加困惑難解了,因為地球上最民主的國家已使它的公民在他們釋放出來的力量面前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五十九 對外援助的前奏
美國人利用傳教精神來為愛國主義服務,這種情況在一八九九年波士頓舉行的一次追思禮拜上達到了戲劇性的高峰。當時的婦女參政運動領袖、曾是廢奴主義者的朱莉亞&iddot;沃德&iddot;豪夫人與前南方邦聯將軍、志願在美西戰爭中服役的約瑟夫&iddot;惠勒同乘一輛馬車,同聲高唱豪夫人為&ldo;徵討&rdo;西班牙暴君而作的《共和國戰歌》。半個世紀以後,艾森豪將軍把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題名為《遠徵歐陸》。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