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第1/2 頁)
妥協,包括日軍撤出印度 南部,對日戰爭本來不是不可避免的。&rdo;
這種看法重申了美國駐東京大使的電報和報告,但是邱吉爾認為這些意見很逆
耳,當克雷吉的報告終於在一九四三年九月流傳開來後,他曾設法加以壓制。首相
指出,&ldo;這是一份非常古怪的檔案,也是一份應該認真保密的檔案&rdo;,顯然他是擔
心,由於提出羅斯福或許在某個方面對加速戰爭的爆發負有責任一事,對英美關係
可能造成損害。&ldo;對所發生的事情比這個檔案更加片面、更加親日的說法,我以往
簡直未曾見過……。&rdo;他還把同日本的決裂寫成好象是十足的災難。&ldo;……[ 其實
],日本襲擊美國,因而使美國全力投入戰爭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rdo;
這種和解是否實際可行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決定放棄臨時協議的是美國‐
‐從而使太平洋戰爭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更引人入勝的正是十一月二十五日晚間到第二天早晨發生的事,當晚科德爾&iddot;
赫爾(從一切可以得到的證據來判斷)顯然打算在上午十時向日本人提出美國的臨
時協議文字。後來,在二十六日,他在電話中同陸軍部長交談時宣佈,他&ldo;差不多
已經決定&rdo;不提出休戰建議,&ldo;而是把事情全部推翻‐‐去對他們說,他根本沒有
什麼其他的建議了。&rdo;
從後來發生的事件來看,證明這項決定是美國歷史上最為重大的決定之一。可
是,如果我們要去相信那些有關的人批准留給後代人的文字,那麼看起來應該認為,
這件事是發現了日本人口是心非之後的憤怒反應。究竟是哪一件證據促使總統和他
的國務卿猛然徹底改變了主意,決定切實做到斷絕外交交涉,從而危及美國的全部
軍事戰略,還始終是人們猜測的問題。
新的證據出現了,國務卿和陸軍部長作的解釋原來已經為人們所接受,現在又
投上了疑雲,在作出決定使襲擊珍珠港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上,他們兩人都是工具。
十分有趣的是,他們兩人的說法在側重點上也有重大的不同。科德爾&iddot;赫爾在
他的《回憶錄》中提出,促使他重新考慮的是邱吉爾夜裡來的電報:&ldo;首相想知道,
蔣委員長在臨時協議中是否只得到&l;極少的一份&r;。他說,中國是使他擔憂的原因,
中國一旦潰敗必將大大增加我們的共同危險。在同國務院商討了這個問題之後,我
得出了結論,我們應該取消臨時協議。而是應該只向日本人提出十點建議作為總的
解決辦法,臨時協議本來就是這個解決辦法的先導。&rdo;至於構成赫爾作出決定的其
他因素,他舉出美國的輿論;中國人的強烈反對;其他有關國家的政府&ldo;要麼是不
贊成,要麼是懶洋洋的&rdo;反應,以及&ldo;日本同意臨時協議的希望不大&rdo;。
邱吉爾在他自己的回憶錄中的說法竭力設法縮小他對影響這項決定可能起的作
用。他在一九五○年寫道:&ldo;我知道這種想法具有的危險性,說是&l;英國人設法把
我們拖進了戰爭&r;。因此、我把這個問題交給它應該歸屬的地方,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