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凌駉(第1/2 頁)
朱由崧抵達歸德府後,立刻召見了一個人。
這是一個讓朱由崧十分佩服的人,也是一個非常牛逼的人,他叫凌駉(jiong,一聲。)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人,這人在歷史上甚至是沒什麼名氣。
但是我們來好好說說這個人吧。
凌駉,原名雲翔,字龍翰,徽州歙縣人,崇禎十六年進士。
凌駉初任兵部職方司主事、督輔軍前贊畫。
在崇禎後期時,被分配到這個兵部職方司當官,可不是什麼好差事。
甚至是可以說,這個時期在職方司幹活,實在是非常悲催和不幸的。
因為這時整個大明正是流賊遍地開花,滿清趁火打劫,明軍軍事活動異常頻繁的特殊時期。
這個時期明朝國庫實在是太窮,經常沒錢發不起軍餉拖欠士兵工資,上面崇禎皇帝還動不動就要求軍官要又快又好打勝仗,下面士兵沒軍餉要罷工,軍事行動經常失敗那是常態。
作為相當於參謀部的兵部職方司主要負責人,因為這時明朝軍隊常常吃敗仗,弄不好隨時要就被扣上一個莫名其妙的大黑鍋,這種事經常發生。
可以說兵部職方司這個部門是最窮、最累且最容易背黑鍋職位。
在凌駉前面的幾任兵部職方司官員,不是逃跑不幹了,就是找門路找關係,把自己調走了,或者是直接裝病請假不來上班了。
然而凌駉這個傻不拉幾的在接到這份任命書後,規規矩矩的跑去正式上班了。
果然很快,一次在山西省曲沃的軍事行動中,凌駉所在部隊被順軍李自成乾沒了。
凌駉好不容易從這次失敗軍事行動中逃了一命,獨自一人跑到山東臨清。
正當凌駉慶幸自己逃了一命時,更加臥槽的事情來了,這時李自成竟然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了。
這下好了,他們這些當官的老大都沒了,山東河南河北全部被順軍李自成佔了。
凌駉身處敵人內部,要是不趕緊投降或者是跑路,那是相當危險的。
所以按照一般邏輯,凌駉這個時候要麼投降順軍、或者隱姓埋名逃往南方找到自己組織才對。
但是人家凌駉表示,投降和跑路?
不存在的。
他選擇了第三條路,他在這敵戰區糾合起300人起兵,要和順賊死嗑到底。
按理說,在敵人內部如此高調起兵,那是找死的事情。
嘿嘿,但是我們全都小看了凌駉。
他不但敢起兵,還用這湊合的300人奇襲了大順在當地設立的一個管轄機構,並一舉擒拿大順軍的防禦使王皇極等三人。
且之後凌駉還是覺得自己比較低調,於是直接派人傳繳整個山東,表示自己要在大順軍統治的山東內部招兵買馬,擴大事業。
好傢伙!凌駉在山東境內幹出了這等事情,大順的當地負責人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然對於日漸發展壯大的這支武裝置若罔聞。
凌駉得以開闢了一塊敵後根據地,不時騷擾一下大順軍,鞏固山東地方的明軍實力。
後來凌駉聽說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為弘光帝,馬上派人上疏與南明朝廷建立了聯絡。
當時的弘光朝廷也覺得凌駉是個人才,給他升職加薪,升任凌駉為浙江道監察御使,並命他巡按山東。
這時清軍入駐北京,凌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上奏南明朝弘光帝,請求朝廷派出一支軍隊配合自己守住山東戰略要地。
凌駉提出明為“權通北好,合兵討賊”表面文章,實則拖延時間“名為西伐,實作東防。”
就是要迷惑滿清,暗中積蓄力量保衛明朝在山東的力量,可惜他的這個建議雖有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