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5 頁)
境變得惡劣,人數也大為減少。不過,天主教的《聖經》中,就有一堆的忍住艱苦的教義。
艱苦的環境,雖然淘汰掉了絕大多數的淺信者。但是,在殘留的教徒,卻以秘密結社的形式暗中傳教,使得天主教在日本並未斷絕。
日本的天主教,被禁止了幾十年後,人數是減少了很多,但是秘密結社方式生存下來,使得其組織嚴密,擁有策劃起義、暴動的能力。
而承平30多年的日本幕府,無論是德川幕府直屬的軍隊,還是大名的地方軍隊,都已經訓練鬆弛,很少有人經歷過戰事,能不能打得過暴動的平民,也非常存疑。
一波潛流,正在醞釀……(未完待續。)
第二四三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
這次對日本的算計,定性為“拔羊毛”,以獲得經濟利益為主,若是能獲得持久的政治利益則更佳。
鄭芝豹建議下,天津水師出動何塞號、鄭和號兩艘大艦,再組織20艘裝備了火炮的商船跟隨。水師出動1500官兵,陸軍出動1000名官兵。先期以販運商品的名義,將艦隊停泊在日本的長崎港。
一旦等到日本出現肖圖白預言的天主教起義,便趁機向幕府兜售一些皇家新軍淘汰下來的軍火,賺取一筆暴利。若是幕府出錢僱傭,則參與對日本天主教徒的鎮壓。如果,幕府不邀請,艦隊也就返航,不會介入日本內政,避免日本幕府的忌憚和疑心。
這次任務海軍由鄭芝豹指揮,而陸軍由將道子率領,吳三桂則是擔任軍事顧問。領導次序中,鄭芝豹為主,將道子為次,而吳三桂僅有建議權而無指揮權。在這個計劃制定完後,便是開始秘密的調兵。如果有機會干涉,就是抓住練兵的機會,而找不到干涉的機會就當做商務旅遊。
事實上,天津水師的歷練、作戰機會一直不缺,因為水師經常跨境作戰,襲擾遼東半島來練兵。
而陸軍就比較悲催了,韃子碰不到,天津周圍已經經濟環境安定,有效杜絕了農民起義的土壤。由於這兩年,特區的官兵經常拿周邊土匪們練兵,以至於土匪們全都悲憤的搬家,天津周圍500裡都找不到土匪寨子。
最近幾個月,陸軍的長官們,一個個唸叨“實戰啊實戰!”、“沒有實戰怎麼練兵!”、“現在不實戰,真上戰場就豆腐渣了!”……
此時。天津的總軍事力量,膨脹的比較快,比兩年前,兵力增長了六倍。
陸軍體系為:皇家新軍一個滿編師1。2萬人、預備役3000人、民兵1萬人。
海軍體系為:天津海防水師4000人
警察治安人員:5000人
天津老兵皆是浴血奮戰磨練出來的,但是近期新入伍的新兵,連剿匪性質的實戰機會都沒有,上戰場後,其對抗表現存疑。
軍隊的戰鬥力,來自於訓練、後勤、士氣、實戰、軍餉、榮譽等等方面構成,任何一個要素都是重要環節。
天津的軍隊。訓練一向抓的非常嚴格,每年早晚體能、佇列操練,中間還有軍事技能、文化課程、思想教育內容,一天時間基本上耗在軍營。而大明的舊式軍隊,三天一小操、十天一大操。已是嚴格訓練了。嘉靖年間戚繼光的軍隊,也不外乎一個月訓練十天,已經是天下第一強軍。
後勤方面,武器、食品、運輸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天津都是很重視的。海上、江河上充分利用各類船隻運輸,陸地上擁有馬車、牛車、手推車等等運輸工具。在不缺乏軍費的條件下,後勤方面已經做到這個時代最高標準。
士氣方面,給士兵普及文化。再用這個政治思想、民族主義,政治戰略進行薰陶,整個軍隊體系內部的凝聚力和士氣,是相當有保障的。
軍餉方面,天津的軍隊體系。從不短缺。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