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許老師的學校(第2/2 頁)
說:“把魚給他。”
金海只得把魚從兩根椽子上遞出來。
趙小禹卻沒接,轉身跑了。
不知是不是那條魚發揮了作用,孫桂香竟然不再阻止金海和趙小禹來往了,也允許趙小禹去她家了,儘管她每次看到他時,還是很不友好。
許清涯的“學校”很快辦了起來,就在她家的院子裡。
她爸媽不像村裡人一樣討厭趙小禹,也很支援她的“辦學事業”。
她家有三個孩子,許清涯還有兩個哥哥。
大哥已經上了初中,在公社住校。
二哥也已經上四年級了,每天放學回家,都要跟著爸媽去地裡幹活。
做為最小的孩子,爸媽很寵許清涯,既然她想“辦學”,那就辦吧。
孩子嘛,愛玩就讓她玩去。
她爸甚至還給她用墨汁粉刷了一塊小黑板,釘在院牆一角。
許清涯在土地上畫了一個四方框,代表教室。
她拿著從學校帶回來的粉筆,裝模作樣地在黑板上書寫“aoe”和“1+1=2”。
她的學生只有兩個,趙小禹和金海。
兩人沒有桌子,搬來土坯充當凳子,正襟危坐著,倒也像模像樣。
書包是用塑膠布縫的,本子是用廢紙釘的;可憐的趙小禹,連支筆都沒有,找了塊炭疙瘩磨尖了當筆用,往往把兩隻手染得黑亮黑亮的,晚上睡覺時又染在被子上。
不過這個遊戲沒持續多久,問題出在許清涯身上。
她“三令五申”讓趙小禹和金海不能違反課堂紀律,自己卻經常開小差,講著講著就覺得沒意思了,她本來也沒學會多少東西。
主要是,這兩個學生太聽話了,比學校那幫學生都守紀律;她讓他們算算術,兩人竟然都能算對,她想教訓一下他們都找不到理由,一點也體會不到當老師的樂趣。
金海本來膽小,經常被村裡同齡的女生欺負哭,自然不敢違拗“許老師”。
趙小禹本來膽大包天,但在許清涯的課堂上,卻乖巧得像個小貓一樣。
許清清往往把教鞭在黑板上啪啪地抽幾下,搜腸刮肚地想發表一通“重要講話”,最後卻只是興葉索然地說一句:“下課!”
或者說:“放學!”
或者說:“咱們還是踢毽子吧。”
當了幾天老師,許清涯最終發現,還是當學生快樂。
大規模的秋收時節到了,趙小禹就開始忙了,許清涯的學校也就解散了。
但趙小禹仍叫許清涯“許老師”。
農村人的活都是趕在一起的,割葵花,掰玉米,挖籽瓜、收白菜、起蔓菁;然後再打葵花,搓玉米,冬儲白菜和蔓菁……幹不完的活。
在秋風蕭瑟中,趙小禹消磨著他的童年時光。
:()好好地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