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戲曲教化和時代楷模(第1/4 頁)
回到趙裡之後,扶蘇把自己的兄弟召集起來,對他們說了當夫子的事情。
扶蘇的這些兄弟也是非常心動,他們本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現在卻成了落魄的農夫,要說他們安天知命,那就有點太高看他們的境界了。
有選擇的話,他們是不會想成為農夫的,只是他們擔心出了趙裡,會受到那些仇恨始皇帝的人報復,所以只能留在趙裡安安分分的當一個農夫。
但現在他們小弟胡亥天天出現長安城都沒有問題,而且活的還比他們滋潤,這讓胡亥的這些兄長在妒忌的同時,也有一絲輕鬆。
胡亥當過秦二世都沒有受到清洗,他們這些公子想必更加不會被清洗了。在安全有保障之後,這些公子就不想繼續留在趙裡當農夫了。
而現在有機會成為夫子,顯然是他們改變身份最好的機會,雖然還是在農村教書,但夫子好歹是士人身份,可以讓他們逃離最底層。
翌日,扶蘇就帶著他的這些兄弟去找了呂樞,表示他們兄弟都願意成為夫子。
呂樞大喜,讓他們兄弟自己選擇成為那個村裡的夫子。
關中因為人口稠密,每個鄉都有許多個村裡,戚鄉更是靠近長安城,有十六個村裡,想在短時間內給每個村裡都配一個夫子,是極其難的事情,呂樞為這事情傷透腦筋。
他不是沒有去長安城,想找一些窮書生來當夫子,但他們對戚鄉的招攬不屑一顧,能到長安城計程車子都是小有家產的人,他們怎麼可能會在意100畝土地,他們要的是考上科舉,成為漢吏,光宗耀祖,而不是跑到關中的農村發光發熱。
現在長安城計程車子都在做最後一波衝刺,尋找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根本不可能到戚鄉這樣的鄉下地方。
這就讓呂樞很著急了,他這個薔夫沒有完成縣裡的任務,考核的時候必定會受到影響,這不影響他仕途。
呂樞在偶然的情況下了解到,扶蘇和他的兄弟都識文認字,曾經在長安城抄書賺了許多錢。
這讓呂樞大喜,自己治下有十幾個讀書人,這不是成為夫子的天然人選。所以呂樞才找到扶蘇他們,甚至還恐嚇扶蘇他們,讓他們知道機會難得,再不抓緊以後就沒機會了。
在呂樞的調動下,扶蘇的這些兄弟成為了戚鄉下一個有編制的夫子,為大漢的天下發光發熱。
扶蘇正式成為趙裡的夫子,而他的兄弟也紛紛離開趙裡,去往戚鄉其他村裡成為夫子。
他這些兄弟離開之後,扶蘇還是有點傷感的,大秦滅亡之後,扶蘇更加重視他的這些兄弟了,只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他們終究還是會離開這裡的。
大漢三年十月五日。
秋收結束之後,整個關中都變成熱鬧,手中有閒錢的關中百姓,朝廷又沒有派徭役,操勞了幾百年的關中百姓,終於有點空閒的時間來經營自己的生活了。
他們開始購買農具,或者修繕自己家的房屋,打造新式傢俱,為自己家的兒子找個老婆,到處找媒人,此時的到處都能看到成親的隊伍,整個關中都融入在喜慶的氣氛當中。
同時漢國的戲曲團開始四處出演,表演一些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曲目,為這份喜慶新增一絲盛世光彩。
徐凡非常重視戲曲團的作用,定都關中之後,在吸納大量宮女,戲曲團的編制在快速擴張當中。
這個時代文盲還是佔據絕大多數,想要快速傳播知識,光靠書本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大部分百姓根本看不懂。
看得懂的人也很少願意去教導百姓,能做到這一點的,無一不是實幹家,這樣的人不說是萬里挑一,但也算是幾百人當中的人傑,數量太稀少了。
所以徐帆就想到用戲曲來宣傳各種農業知識,醫療知識,新式觀念,戲曲團就是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