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2 頁)
,他前世最接近軍隊的行為就是參加了大學一個月的軍訓,可那顯然不行。於是又找上了宋遠,宋遠派了一些基層軍官在趙書禮的軍中日夜操練,趙書禮也親自跟士兵一起,他也需要接受軍事訓練。
從走正步起到拉栓打槍,無一不學。而趙書禮也派人去教宋遠的人騎馬,一來二去兩人關係升溫很快,私下裡商量一旦戰爭打響,互為援助。在這個亂世裡,多個朋友多條路,雙方也算各取所需。
一個月後,戰爭終於打響,趙書禮和宋遠的軍隊被編為東路軍,屬徐樹錚指揮。段祺瑞總領全域性,指揮中路軍駐紮團河。另一路西路軍,則由段芝貴指揮。
段芝貴指揮曲同豐的邊防軍第一師、劉詢的陸軍第十五師、邊防軍第三師第五混成旅,第九師兩個營、第十三師輜重營,部署於涿州、固安、淶水以北,計劃沿京漢路南下,首先奪取保定,然後繼續南進。直系以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主力第三師及第二、第三混成旅部署在易縣、淶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線,抗擊皖系的進攻。
十四日夜,吳佩孚親率其第三師的第五旅,企圖出其不意的直搗團河,捉拿段祺瑞,卻被段祺瑞偵知,一面調集援兵,一面逃回北京。吳佩孚捉段計劃落空,便指揮部隊在琉璃河、涿州一線面對皖軍的進攻,並且避其鋒銳,主動撤出高碑店,並將其所部分左三路:以固安為中路,涿州、高碑店為西路,廊坊、楊村為東路。
而趙書禮的軍隊就駐紮在楊村附近,這裡是鐵路要道,雙方必爭之地。
十五日晨,趙書禮接到命令,率軍隨同第二混成旅,第三師對楊村陣地發起攻擊,一定要在吳佩孚軍立足未穩前將其趕出楊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