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跑新聞和假大棚(第1/3 頁)
1
齊副主任同意去蘭花鎮採訪,在意料之中。
三個人下了大堤,坐上雪佛萊大吉普,打聽好道路,一路上奔著安陽縣方向駛去。
一個採訪不成,一個新聞得不到認可,那就問問、跑跑。只要能跑,就不愁沒有新聞。
蕭蕭常說,現在缺啥,就是不缺新聞,新聞就是跑出來的。如果想有,隨便去哪個鄉鎮,跑跑,新聞就出來了。
跑新聞,跑新聞。
沒有新聞,跑出新聞。新聞線索有了,把新聞做成好新聞,更需要跑。
那個時候,每到春天,部裡就會策劃“春天走基層”、“走入春天”等欄目策劃。
圍繞著這些主題策劃,農播時節,記者在農村裡一溜煙的跑著。
每當這個時候,一些缺少社會實踐的記者,為往哪跑發愁,到處打聽、交換著新聞線索。
蕭蕭則不然,看看哪地方窮、哪地方偏僻,就往哪跑。
去了也不帶車。先和當地宣傳部門打好招呼,電話中一定要強調,這是戰役報道。
宣傳部門都知道,每到季節,都會有這樣戰役性的報道。
這樣的報道,最後一定匯總成材料,透過宣傳部,向省裡領導班子做出彙報。
所以,這樣的採訪,當地宣傳部門會大力的配合。
多是把記者帶到一些關係較好的鄉鎮,做個典型宣傳報道,送個人情。
再就是要盯住了,不能讓記者隨意的去跑,防止做出負面的報道來。這個時候,一些問題就說不清楚了。
2
那個時候,多的會走上十天半個月。
下來了,人家滿招待,整天由人陪著,鄉里鄉下的,不辭辛苦,到處跑。
待的時間越長,理所當然的報道做的越多。報道多了,問題也就多了。
齊副主任從事新聞工作比較早,參加戰役報道比較多。每次部署工作,開完了會,就會講一些光榮的歷史。
講得最多的是一次去申城市一個郊區縣採訪。那次走得時間較長,待了十天。
採訪回來,人剛到家。政府部門的新聞幹事 就來電話了,詢問的問題是,這次下來,準備發幾篇稿子。
回答說11篇,書記的點六篇,區長的點五篇。
對方央求著說,能不能再多寫一篇,書記、區長各六篇。
問為什麼這樣?幹事也就實話實說,兩個人不是很和諧,如果一個六篇,一個五篇。縣長肯定會對自己有想法。說完了還一再的懇求著。
後來,經過向中心主任彙報,同意再增加一篇。好在廣播不像報紙,白紙黑字的,這事情就算處理圓滿了。
末了,齊副主任語氣很重的說,基層關係很複雜,特別是農村,一定要注意。至於注意什麼,這裡沒說。確實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著實的太多了。區、縣委、政府大院之間的關係,鄉鎮之間的關係,村與村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涉及到各種補助,一但報道中體現了分配的不均,立刻會引起強烈的反映。
3
戰役性報道,通常多是正面的。
但這一年也有例外。上面下來通知,要求結合農業生產,深入基層,發現問題,又加上一句,幫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接到通知後,蕭蕭二話沒說,和另一位同事,選擇了申城市北邊的鐵東縣,和北嶺市的北圖縣。兩個縣都是海寧省的貧困縣。
鐵東縣本是文化之鄉,地處平原地帶,歷史上出過六任宰相。
“三山一水六分田”,秀美的山水,豐富的人文文化,卻沒有讓這個地方富起來。行政轄區本來歸屬北嶺市,後從幫扶角度出發,又劃歸了省會申城市管轄。
初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