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5 頁)
司衙門。需要搬移的物資非常多,加上大批官員家屬,負責搬遷的馬車足足排出去數里之外。
移鎮之後,襄平的政治地位必然要下降,然而其作為遼東最大的城市,日後將作為遼東郡的治所所在。而原各曹司衙門、官員住宅區則移交給了郡守府支配。
建興三年。六月二十,衛朔帶著妻子兒子,坐著馬車離開襄平前往薊城,郡守沓氏霞客帶著郡守府大小官員相送。
馬車緩緩駛離城門,衛朔透過窗戶戀戀不捨地回望著襄平。這裡作為他起家之地,留下了太多值得回憶和眷戀的往事,已經讓他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深厚感情。
直到襄平城消失在了地平線上,衛朔才帶著些微惆悵思緒中坐回車廂中。
……
經過數日趕路,衛朔一行順利抵達薊城,遠處一座雄偉壯觀的嶄新城池聳立在永定河河畔,仿似一隻俯臥在天地間的猛虎俯瞰天下蓄勢待發。
衛朔望著薊城高大的城池,心中充滿了期待,這裡會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劉翰站在他身邊,低聲介紹著薊城,“主公,整座新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8公里,面積約50平方公里,接近漢魏洛陽都城面積的一半。城內道路規劃整齊、經緯分明,南北中軸線上的大街寬度為十丈,其他主要街道寬度為八丈。”
“由於大量使用水泥混凝土結構,薊城新城堅固異常,城牆呈現一定角度傾斜,易守難攻,外城還建有甕城、馬面、城垛、角臺、角樓、城樓等設施,城外有寬兩丈,深約三丈的護城河環繞。”
“臣敢說論規模之宏大、設施之完備、佈局分佈之規整,天下無出薊城右者!”
馬車逐漸駛進正門永定門,高大巍峨的城樓漸漸出現在衛朔眼前,穿過城門上了中心大街,只見兩旁綠樹成蔭,商業店鋪林立,房舍鱗次櫛比,樓臺相望。
衛朔對薊城改造十分滿意,基本上實現了當初他的設想,除了城防設施、街路、水道等城市基礎設施、各司衙門、官員住宅區和文化區外,其餘的所有區域基本上建成了商業區、作坊區,以此來帶動薊城經濟發展。
衛朔一行所過之處,穿行的馬車紛紛停下靠在路邊,街兩旁更是傳出一陣陣的歡呼聲,人們紛紛湧到街邊,衝著車隊不斷的歡呼,以此來表達對衛朔的敬仰。
為了適應今後的發展,衛朔帶著家人連同牧府、將軍府兩大機構從襄平遷至薊城。
要說薊城早就今非昔比,可真正吸引外界目光的卻還是正在建設中的闡教道觀。
當初為了節省建造道觀資金,掌教寇遁之向眾多信徒發出號召,數以萬計的信徒響應號召從各地匯聚薊城,為道觀修建添磚加瓦。很多虔誠的信徒為了省錢就在附近扎個帳篷,吃著隨身攜帶的乾糧。
正是在各地信徒的幫助下,作為幽平兩地最大的道觀,薊城道觀才能在短短一年內初具規模,而聚集在道觀附近的信徒已成為幽州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由於闡教教義、組織十分完善,再加上衛朔明裡暗裡的大力支援,使得闡教在幽平兩州的傳播幾乎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連各廂軍府兵都開始在基層配置一、兩名道士來協助軍官管理士兵。在軍隊中設定道士,一方面因大多數士兵均是闡教信徒,需要道士提供精神支援;另一方面闡教道士皆擅長醫術,可在展示為傷員提供醫療服務。
與此同時,薊城的改造與擴建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水泥馬路、下水道、商業區、住宅區等公共基礎設施的修建已差不多接近收尾。
衛朔在薊城的新家已建造完畢,規模比襄平衛府大了不少,其建築費用均由衛府支付,沒有動用公家一分錢。自衛朔推行公私分開制度後,他對這方面抓的極為嚴厲。
“夫君,前幾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