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頁)
有不少人家跟黃家一樣,都被分到了蓮花山村,其餘的人家也大多分到了吉昌鎮下面的其他村子,基本上都是黃豆腐可以去賣豆腐的村子。
大家得知跟黃家住得很近後,稍顯沉悶的氣氛終於有了點熱乎勁。一路過來,這一幫人也算是患難與共的兄弟了,眼看著就要安家了,家跟前有熟人,總比自家孤零零地在村子裡落戶強。
跟黃家人對於搬新家的興奮相比,其他人家的沉悶氣氛主要是因為他們分家了。
像老楊家這種兒子成家,但雙親健在的人家,也被縣衙的官爺給強行拆分了,就連還未成家的楊老七,因為到了婚配年紀,也被強制分了出去。
除了長子要奉養老人,需要跟老人住在一起外,其他的兒子都各自分家了,戶籍都不在一起了。
不過分了家的兒子也不是完全就不管父母了,衙門強制要求這些分出去的兒子,在年底前必須要給爹孃孝敬糧和孝敬錢。
每個兒子年底給爹孃,一人一百斤糧食和二十文錢。要是雙親健在,每個分家出去的兒子就要供奉二百斤糧食和四十文錢。
像老楊家這種情況,兄弟七人分出去了六個,楊家二老一年光從兒子處收到的糧食,就能得一千二百斤,還能得二百四十文錢。
這麼多糧食和錢,兩個老人肯定是花不了的,最後肯定是便宜楊家老大了。
對於分家的事,肯定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就算是真的歡喜,也不會有人在這時候沒有眼力見,這要是當著老人的面樂出聲來,那還不得招老人恨一輩子。
黃豆芽真的是打心底佩服制定這項法規的人。
這項法規不就是鼓勵大家多生孩子嘛,孩子多了,等你以後老了,養老錢就多。家裡的長子肯定也盼著爹孃多生弟弟,為了以後的收益,家裡的老大肯定會幫著爹孃養孩子的,畢竟弟弟們只要成家了,就有源源不斷的孝敬糧和錢。
分了家之後,各家過各家的日子,收的糧賺的錢都握在自己手裡,大家肯定是有多大力出多大力,開荒種地肯定是越多越好。
而且分家還能減少很多家庭糾紛,婆媳都不在一個村子了,婆婆不用看媳婦不順眼,媳婦也不用看婆婆的臭臉,關係還能融洽點。以前在老家互相看不順眼的妯娌,更是有理由互相不來往。
最重要的是把一大家子分到了不同的村子,就不會形成氏族,也就能減少村霸的形成。
以前村裡誰家兒子多,誰說話就橫,現在就算兒子多也沒用了,兒子們住得遠了,等把兒子們都找全了,腦袋瓜都被人用石頭給開瓢了。
對於習慣於氏族的農人來說,這樣強制拆分確實有些不近人情,不過卻很方便統治。人只要不聚堆,就鬧不起事來。
眾人各懷心思,在安民屋休整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眾人就跟著縣裡的官爺往各自所在的村子走去。
第8章 佈置新家
眾人到了吉昌鎮後,大隊伍就分成了三波,分別由不同的衙差帶隊。
楊家這一大家子也被分成了三波,楊老六和楊老七都被分到了蓮花山村,除此之外,一起移民過來的其他五戶人家,也跟著黃家一起被分到了蓮花山村。
等眾人到了蓮花山村後,衙差跟村長李富貴依次介紹了眾人的情況。李富貴瞭解大家的情況後,就領著大家去分房子了。
蓮花山村的房子建得都十分的有規律,總共五行,每行有十戶人家。
房子和院子都規劃得十分的整齊,就連每家每戶隔的過道都是一樣的寬度。一看就是統一建好的,就等著大家過來居住。
黃家分到的是第三行的第五間房子,往東依次是楊老六、楊老七、趙老大、王老二和王老三家,其餘兩戶人家則被分到了第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