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頁)
惱會與日俱增。
1~2歲(7)
藏起對孩子的擔心,表達對孩子進步的欣喜。
我告訴奶奶去
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
父母之間會在養育孩子的方式上有不同的看法,隔代人之間更容易產生分歧。
孩子犯了錯誤,父親要懲罰他,奶奶和爺爺會護著孫子:“你要敢打他就先打我!”夾在自己父母和自己兒子之間的滋味實在很難受。
喂孩子吃藥時,孩子故意把藥吐出來,爸爸嚴厲地對他說:“必須吃下去,這樣病才會好。”媽媽看著孩子痛苦的樣子心裡難受,抱緊孩子說:“算了吧,孩子生病已經很難受了,還要這樣說他。”
出生在大家庭的獨生子女會得到更多的庇護,即使犯了錯誤,也能很快尋到靠山,免於懲罰。一旦受了“委屈”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後盾,可以為所欲為,他們很會使用“告狀”的方式來威脅別人,而不是想辦法自己承擔後果,解決問題。他們還不善於明辨是非,因為爸爸說不對的事情,媽媽認為沒關係,爺爺奶奶出於對孩子的疼愛但求孩子不受委屈。這樣的分歧會使孩子越來越難於約束。
如果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可以考慮以下建議:
1承認分歧,及早溝通協商,以求相互理解,儘可能達成一致的看法。
2即使對孩子的某種做法有不同看法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並對孩子表現出不一致的態度,可以事後討論。
3“父嚴母慈”,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父親是理性的、威嚴的,母親是感性的、慈愛的,你們可以配合起來,發揮不同的作用,但不要有根本上的衝突。
4很有必要經常就養育孩子的問題進行討論,不要把它看成不學就會的事情。年輕的父母要常學習一些有關的知識,必要時可請教專家。
5年輕的母親在孩子出生後一兩年內,壓力較大,情緒易波動,可能會藉機發洩,互相要多給予支援和理解。
你們感覺到我的進步嗎
當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一個生命從軟弱而單純漸漸走向獨立而豐富的過程,並參與了這個過程,我們才能真正地認識生命的神奇,和生命本身的尊嚴。
你的孩子快滿兩歲了!
不僅個頭長高了,還學會了很多本領。在一年的時間裡,他從一個聽別人說話的孩子變成一個喜歡嘰裡咕嚕說話的孩子,他甚至可以背誦詩歌、童謠,哼唱歌曲。他拿著玩具試圖自己做一些遊戲,比如,把小動物排成一排,拿著一塊長條的積木,當作梳子給娃娃梳頭……他對學習新鮮的事情充滿了興趣,每學習一種新動作,都是勁頭十足,學會之後,很快又轉移目標。他看起來是個喜新厭舊的傢伙。
以前,媽媽離開他一會兒,他就忘了媽媽,直到媽媽重新出現,才會又想起。現在,即使媽媽離開了很長時間,他也記得,而且看見與媽媽有關的東西就會想起媽媽,所以他會是一個“難纏”的小傢伙,我們常說的“怎麼越大越沒出息了,那麼離不開媽媽”。在這個階段,媽媽長時間離開會引起孩子的分離焦慮。
更大的變化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像以前那麼順從大人的意願了,甚至有意擺脫父母的控制。不好好走路,總喜歡跑跑跳跳,不讓大人領著。有些事情你不讓他幹他偏要幹,在你不注意的情況下,頃刻間就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他以毀壞東西為樂,撕毀紙張,摔破杯子,他成為家裡最危險的分子。他不知深淺,無所畏懼,總是充滿了冒險的熱情,簡直像一個探險家。孩子的頑皮、麻煩開始充分地顯現出來,常常讓父母疲憊不堪,無可奈何。
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經歷。
孩子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