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真宗朝名相寇準,對宋遼關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寇準是華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ldo;寇老西兒&rdo;。寇準19歲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其人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太宗時,有一次在大殿奏事,寇準的話很不合乎太宗的心意,太宗憤而離去,寇準居然不顧君臣之禮,扯著太宗的衣服不讓他離開,太宗被他搞得極為尷尬。或許正是因為寇準的直率,使太宗比較信任他,寇準像
在立太子等敏感問題上也徵求他的意見。寇準支援太宗立時為襄王的元侃為太子,又打消太宗立太子後的疑慮,所以說起來真宗能順利登上皇位也有寇準的一份功勞。這樣,真宗也很信任寇準,後任命他為宰相。
景德元年(1004)閏九月,遼國蕭太后和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圍攻定州,來勢洶洶。此訊息傳至京城,朝野震驚,真宗急召群臣商量對策,主和、主戰兩派各持己見,莫衷一是。王欽若、陳堯叟等人主張遷都金陵或成都避難,而宰相寇準則力排眾議,堅決要求真宗北上親徵,安定民心,鼓舞士氣,打退遼軍的進攻。宰相畢士安、大將高瓊等人也反對南遷,原想一逃了之的真宗極不情願地把南遷計劃壓了下來。為了防止王欽若再向真宗進言,寇準便把王欽若調離京城,出任地方官。朝廷中的主遷派失去了核心人物,懦弱的真宗也只得決定親徵,卻遲遲不肯出發。
為了催促真宗早日啟程,寇準頗費了一番心思。前線戰事日趨緊急,急報一封接著一封發到朝廷,他故意都扣留下來,先不讓真宗知道,等積多了一併呈給真宗看。真宗一見這麼多急報,就慌了手腳,忙問該怎麼辦。寇準不緊不慢地說:&ldo;陛下是想儘快解決此事呢,還是想慢慢來?&rdo;真宗當然是想儘快解決。寇準趁勢說道,只要陛下御駕親徵,此事五日之內就能解決。無奈之下,真宗只得同意立即出征。此後,朝廷確定了親徵的相關事宜,安排雍王趙元份留守京城,真宗於十一月二十日出發親徵。
兩天之後,真宗一行抵達韋城,但前方戰況不明,王超的部隊又沒有按照事先約定南下接應,真宗開始猶豫,是否按原計劃繼續北上。此時隨行的官員中,有人主張儘快撤退到金陵,也有些人主張撤回京城。寇準則堅決反對,他對真宗說:&ldo;陛下現在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河北諸軍日夜盼望陛下到來,若是現在撤退,軍心必然大亂,遼軍趁勢前來攻打,恐怕到不了金陵就成了遼軍的俘虜。&rdo;真宗聽後大驚失色,加之有其父太宗親徵失蹤的前車之鑑,於是不敢再提撤退之事。
與此同時,遼軍繼續南下,其主力早於真宗到達澶州(河南濮陽)城下。宋朝大軍行動遲緩,十一月二十五日才到達澶州南城。澶州以黃河為界,分南、北兩城,南城相對較為安全。真宗看到河對岸煙塵滾滾,就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寇準勸真宗:&ldo;宋軍的主力都在北城,陛下如果不去北城,親徵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再說各路大軍已經陸續到達澶州,不會有什麼危險。&rdo;高瓊也勸真宗過河,不等真宗同意,他就催促衛兵們護送真宗前進。真宗勉強到了北城,在城樓上召見了各軍將領。宋軍將士看到城樓上的黃龍旗,得知皇帝到了,立即高呼萬歲,士氣大振。
巡視完畢,真宗把軍事大權交給寇準。他相信寇準的能力,但生性懦弱的真宗內心還是頗為忐忑,生怕出現意外。其實寇準等人內心的憂慮決不亞於真宗,只是不能表露出來而已。為了穩住真宗,寇準每日與楊億等人飲酒作樂,裝出毫不在意的模樣。真宗得到密探關於寇準動靜的匯報後,以為寇準胸有成竹,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
宋、遼雙方在澶州相持了十餘日,形勢對宋軍相當有利,宋軍堅守遼軍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射死遼軍大將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