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郭皇后被廢後,仁宗讓宋綬草擬廢后詔書,其中有&ldo;當求德門,以正內治&rdo;的話,意思是從有教養的家庭中選取秀女。劉太后雖已不在人世,仁宗也已親政,但在選後的問題上他卻一直未能如願。當時,左右領來一個姓陳的女子進宮,頗得仁宗歡心。陳氏是壽州茶商之女,父親靠捐納謀得一個小官,不具高貴的門第。宋綬說:&ldo;陛下若以賤者正位中宮,不就與前日詔書所言背道而馳了嗎?&rdo;宰相呂夷簡、樞密副使蔡齊等人也紛紛勸說,負責給皇上供藥的太監閻士良頗得仁宗信任,他也勸諫仁宗不要娶陳氏。這樣,在眾人的反覆勸說下,仁宗不得不另立中宮,勉強將宋初名將曹彬的孫女選為皇后。
正因為如此,仁宗對這次婚姻似乎也不是很滿意。進入中年以後,仁宗最寵愛的女人是張美人。張美人後進封貴妃,雖然她在死後才被追冊為皇后,但其生前的威勢,並不亞於正宮曹皇后。張貴妃是洛陽人,祖先是吳人,吳越王歸宋,其家遷到河南定居。不幸的是其父張堯封進士及第不久就去世了,母親在齊國大長公主府上作歌舞女,將女兒帶在身邊。大長公主見這個小女孩靈巧可愛,便召入宮中作樂女,那時她才8歲,由宮人賈氏代養。一次宮中宴飲,被仁宗看中得寵。慶曆八年(1048年)十月十七日成為貴妃。張氏在短短几年內,就由末等嬪妃的才人直升至最高等級的貴妃,距離皇后僅一步之遙,可知仁宗對她特別寵愛。
雖然張貴妃聰明伶俐,深得仁宗喜愛,但在&ldo;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rdo;的大背景下,她也不能為所欲為,不僅晉封皇后沒有希望,甚至連其伯父張堯佐晉封宣徽南院使這樣虛職的事也因遭到臺諫官的猛烈攻擊而作罷。一天,仁宗正準備上朝,張貴妃送仁宗至殿門,拉著仁宗說&ldo;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rdo;仁宗答道:&ldo;放心!放心!&rdo;結果在殿上,仁宗正準備下達任命張堯佐的詔書,包拯便站出來上言,包拯像
陳述不應給予張氏任命的理由,長篇大論,很是激動,唾沫都濺到仁宗臉上。仁宗不得不收回了成命。張貴妃遣宦官探問,得知包拯犯顏直諫。等仁宗回到宮中,張貴妃迎上前去,又想為其伯父美言。仁宗用袖子擦著臉不耐煩地說:&ldo;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濺到我臉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諫官嗎?&rdo;
皇祐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31歲的張貴妃暴病身亡。仁宗感念張貴妃生前的柔情與善良,悲痛無比地對左右說,當年顏秀等人發動宮廷叛亂時,張貴妃不顧自身安危,挺身出來保護自己。天下大旱,為了替他分憂,又是張貴妃,在宮中刺臂出血,書寫祈雨的禱辭。在左右宦官的支援下,仁宗最後決定用皇后之禮為張貴妃發喪。一生都夢想著登上皇后之位的張貴妃,終於在死後穿上皇后的殮服,享受到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由於擔心朝野的反對,仁宗乾脆在治喪的第四天宣佈追冊貴妃張氏為皇后,賜諡溫成。正宮曹皇后在世,卻另追冊貴妃為後,於是出現了一生一死兩位皇后,如此逾禮之事,曠古未聞。臺諫連續上奏反對,仁宗置之不理。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仁宗下令&ldo;禁樂一月&rdo;,京師惟一的活動便是為溫成皇后舉喪。
仁宗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生母和愛妃,不顧朝野內外的巨大非議,毅然進行了兩次追冊活動,這種感情是真摯的。同樣,知人善任的仁宗對自己看中的臣子,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會給予相當的信任,這種信任也是坦誠的。但是,早年母后臨朝的陰影和自己不幸的婚姻造就了他文弱、憂鬱而又猶疑不定的性格,使得這種信任很難經得起世事滄桑的考驗。
名臣之悲:范仲淹與狄青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