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頁)
天子有此&ldo;美意&rdo;,臣民們卻不願&ldo;領情&rdo;,朝廷內外群情激憤,抗議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聲勢和規模,臨安市民甚至在街上貼出醒目的榜文:&ldo;秦相公(秦檜)是細作(奸細)!&rdo;矛頭雖然是指向秦檜,實際上表達出對高宗的強烈不滿。儘管高宗惱羞成怒,將反對激烈的大臣一一貶謫,但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他也不能不有所顧忌。十二月,高宗以為徽宗守孝為藉口,由秦檜等宰執大臣代他向金使行跪拜禮,接受了金朝的國書。
高宗以為和議之事已成,從此就可以安享太平,便大赦天下,給文武大臣加官晉爵。嶽飛在接到升官詔書後,當即上書表示拒絕,提醒高宗不可相信金人,並重申自己率師北伐的宏圖大願。高宗和秦檜此時對嶽飛切齒痛恨,除掉嶽飛的陰謀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果然不出嶽飛所料,紹興十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再次南侵,嶽飛率軍又奔赴抗金前線。隨著金兵在川陝、兩淮等地的進攻相繼受挫,宋軍進入戰略反攻,嶽飛進軍中原。他命原抗金義軍首領梁興等渡過黃河,聯絡河北義軍,結成&ldo;忠義巡社&rdo;,攻取河東、河北州縣,以實現他確立的&ldo;連結河朔&rdo;的戰略方針,同時親自領兵長驅直入,進駐郾城。七月,金將兀朮集結大軍,從開封直撲郾城,岳家軍以寡敵眾,大敗金兵。接著,兀朮又轉攻潁昌,嶽飛對此早有防範,事先已命長子嶽雲前往支援,兀朮在潁昌再遭岳家軍的沉重打擊。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距離開封只有45裡的朱仙鎮。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收復了黃河南北的部分州縣。金兵不得不發出&ldo;撼山易,撼岳家軍難&rdo;的慨嘆,並打算放棄開封,渡過黃河北逃。
岳家軍的接連勝利當然不利於高宗和秦檜與金朝重開和議,他們連下12道金字牌,催促嶽飛立即班師。此時,數萬岳家軍由於收復失地很多,戰線過長,兵力分散,而且,其他各路軍隊也已接到撤軍的命令,張俊、韓世忠、劉錡等部陸續班師,嶽飛要想在沒有後方支援、缺乏友軍配合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收復故土,實是難上加難。在形勢和君命的逼迫下,嶽飛違心地拒絕了兩河百姓要他繼續北伐的懇求,奉詔班師。退兵之日,他不禁深深痛惜自己的&ldo;十年之力,廢於一旦&rdo;!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就這樣被高宗和秦檜葬送了。
紹興十一年正月,兀朮統領近10萬大軍捲土重來,直攻淮西。高宗命駐守鄂州的嶽飛率軍增援淮西,但嶽飛援軍尚未趕到戰場,楊存中與劉錡、王德等已在柘皋大敗金兵。張俊準備獨吞戰功,便打發嶽飛等回軍,不料兀朮命孔彥舟回師攻陷亳州,並重創前來救援的楊存中和王德軍,當嶽飛率領的援軍趕到時,金兵已安然渡淮北上。
嶽飛兩次赴援淮西,行動似乎都慢了一些,他向以用兵神速著稱,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反常。究其原因,第一次據說是當時嶽飛正患感冒,第二次則是軍隊乏糧,其中是否夾雜著對高宗阻撓他北伐的不滿情緒,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這件事還是成了後來秦檜陷害他的口實。
淮西之戰後,高宗加緊了削奪武將兵權的活動。由於南宋建立以來,他不得不倚重武將外抗金兵,內平遊寇,結果造成武將勢力崛起,對皇權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紹興十一年四月,高宗將張俊、韓世忠和嶽飛召到臨安,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嶽飛為副使,名為升官,實際是奪去了三大將的兵權,三將所轄軍隊從此直接聽命於皇帝。
接著,高宗和秦檜將迫害的矛頭直指嶽飛。七月,秦檜死黨万俟卨(òqíxiè)秉承上意,上章彈劾嶽飛,他抓住嶽飛曾經擅離職守、私上廬山以及沒有及時應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