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3 頁)
更讓哲宗難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對待其生母朱德妃也過於嚴格,甚至是苛刻。或許是她有著某種隱憂,擔心哲宗母子聯合起來,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朱德妃出身寒微,幼時遭遇極坎坷,其生父早逝,她隨母親改嫁後,卻為繼父不喜,只得在親戚家長大。朱德妃入宮後,初為神宗侍女,後來生了哲宗、蔡王趙似和徐國長公主,直到元豐七年才封為德妃。朱德妃溫柔恭順,對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一向都畢恭畢敬。元豐八年十一月,朱德妃護送神宗的靈柩(jiù)前往永裕陵,途經永安。當時,大臣韓絳任河南知府,親自往永安迎接靈柩。朱德妃走在後面,韓絳也去迎接。高太后知道了此事,竟勃然大怒:&ldo;韓某乃先朝大臣,你怎能受他的大禮?&rdo;嚇得朱德妃淌著眼淚謝罪。哲宗即位後,向皇后被尊為皇太后,朱德妃卻不能母以子貴,只被尊為太妃,也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在如何對待朱太妃問題上,朝廷中曾有不少意見。有人想趁機拍高太后馬屁,欲降低皇帝生母的等級,以凸顯垂簾的太皇太后。有人想著將來終究是哲宗掌權,主張尊崇朱太妃,以顯示天子的孝道。但高太后卻另有打算,想壓制一下朱太妃,直到元祐三年秋天,才允許朱太妃的輿蓋、儀衛、服冠可與皇后相同。哲宗親政後,立即下令母親的待遇完全與皇太后向氏相同。從哲宗生母的待遇問題上,可以看出其間夾雜著複雜的政治鬥爭背景。
高太后和元祐大臣們所做的一切,對於哲宗來說,負面影響非常大。哲宗早慧,八九歲時便能背誦7卷《論語》,字也寫得很漂亮,頗得父親神宗的喜愛。元豐七年三月,神宗在宮中宴請群臣,時年9歲的趙傭隨同。趙傭雖然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面,但卻表現得極為得體,得到父親的誇讚。哲宗即位後,遼朝派使者來參加神宗的弔唁活動,宰相蔡確因兩國服飾不同,怕年幼的哲宗害怕,便反覆給哲宗講契丹人的衣著禮儀。哲宗先是沉默不語,待蔡確絮絮叨叨講完,忽然正色問道:&ldo;遼朝使者是人嗎?&rdo;蔡確一愣:&ldo;當然是人,但是夷狄。&rdo;哲宗道:&ldo;既是人,怕他做甚?&rdo;言辭極鋒銳,蔡確無言以對,惶恐退下。
少年老成的哲宗面對不將自己放在眼中的高太后和元祐大臣,也會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示反抗。每次大臣向哲宗和高太后奏報時,哲宗都沉默不語。有次高太后問哲宗為何不表達自己的看法,哲宗回道:&ldo;娘娘已處分,還要我說什麼?&rdo;弦外之音就是自己無非是一個擺設而已。哲宗常使用一個舊桌子,高太后令人換掉,但哲宗又派人搬了回來。高太后問為何,哲宗答:&ldo;是爹爹(神宗)用過的。&rdo;高太后心中大驚,知道他將來必會對自己的措施不滿。大臣劉摯曾上疏,讓高太后教導哲宗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后說:&ldo;我常與孫子說這些,但他並不以為然。&rdo;高太后由此愈加擔心,當然更不敢放下權力。
元祐八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改元紹聖,大力打擊元祐大臣,甚至在章惇等人挑撥下,直指高太后&ldo;老奸擅國&rdo;,欲追廢其太后稱號及待遇。也許在最初,哲宗對父親神宗的理解只是出於崇敬,但元祐時期被冷落和忽視的經歷加劇了他對元祐政治的不滿,便極力推崇神宗。可見,在哲宗的政治抱負中,有著濃厚的個人感情因素,使得他的人生多了些悲劇色彩,也使得朝野上下的分野益發清晰。
政治漩渦中的新舊黨
哲宗朝,無論是元祐時期,還是哲宗親政後,最活躍的似乎都是朝中的大臣們。由於變法與反變法矛盾的延續以及哲宗與高太后的衝突,使得當時支援變法的大臣(新黨)與反對變法的大臣(舊黨)都無可避免地捲入激烈的黨爭,成為其中的主角,也就演出一幕幕令人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