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選擇無時不在(第1/2 頁)
釋出會過去已經一個月,但是民眾關於“基因改造”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社會上已經分成了兩個流派:贊成者和反對者。 不管是社會精英,還是貧民區的難民,都在這二者之中。由此可見,“基因改造”引起的反響是多麼巨大。 自然而然,葉東明成了聯合政府最有名的人,但最耀眼的那個人當屬航天研究院的院長——張天霖。 當你展現自己價值的時候,之前所有的偏見都會化為烏有,反而人人都會羨慕你的成就,即便是妒忌。 時代在進步,同時也在篩選,適者生存,不順應時代變遷者終將被淘汰。 這個時候也不例外,一開始,僅有少數人支援開展“基因改造”,大多數人都是持反對意見。 但是,隨著理事會和聯合政府的表態,雙方慢慢變得勢均力敵,最後達到了大多數人渴望看到的局面——幾乎全票透過。 對於張天霖而言,可以算的是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峰。然而,就在這個時刻,命運繼續與他開起了玩笑,他必須做出最後的選擇。 就在昨天下午,張天霖剛結束來自“全球核心”的專訪,當他回到辦公室的時候,眼疾又犯了。 這一次跟前幾次都不一樣,先是雙眼劇烈的跳動,然後視力開始下降,但是沒有疼痛。 然而比疼痛更可怕的是,在他將最後一支“生物製劑B”注入體內之前,雙眼完全失去了光明! 等生物製劑B起作用之後,張天霖就下定決心,他選擇選擇成為繼葉東明之後的第二人——默默的成為“自願者”。 兩天之後,當張天霖把裝有葉東明基因鏈的液氮罐開啟的時候,僅僅遲疑了兩秒鐘,隨著一聲熟悉的注射的聲音,他完成了人生最艱難的一次抉擇。 …… 自從“探索計劃”的四名宇航員集體失蹤之後,語言學家楊柏文就被限制了自由,名曰是為了保護他的人身安全,其實是為了監控。 畢竟,“探索計劃”的五個人只剩他一個了。 楊柏文心裡清楚,自己沒有辦法擺脫嫌疑,但警方也找不到動機,所以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現狀。關鍵是,這樣不會影響自己的研究。 更巧的是,負責監控楊柏文的人正是偵緝隊的隊長劉向山。 原本,監控任務不在偵緝隊的範疇,是劉向山一再向局長裴青爭取得來的。 當然,他的目的很簡單——搞清楚宇航員失蹤之謎。而且,他堅持認為,“倖存”下來的楊柏文就是突破口。 作為一個翻譯學家,楊柏文最擅長的就是古埃及文,研究古埃及最有力的就是金字塔了。但由於聯合政府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研究,所以他並沒有什麼重大的發現。 所以,在翻譯學上,楊柏文是孤獨的。 以他的性格來說,最討厭的就是不懂裝懂的人,還有一類人令他嗤之以鼻,就是警察,那是他很久之前的傷痛往事。 然而,劉向山是個例外。 原因在於他初次拜訪時的“小學生”態度,給楊柏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臨走之時,劉向山無心的一句話,讓他的內心似乎接納了這個“小學生”。 “那等您翻譯出來這幾個字元的意思,麻煩告知一下,我也想學習學習。” 就是這句話,給劉向山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 叮鈴鈴…… “劉隊長嗎,我是楊柏文。” 接到電話後,劉向山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再一次看了看手機螢幕,確認是楊柏文。 “是我,您好楊教授。” “方便來一趟嗎?”楊柏文在電話裡說。 劉向山再一次被驚到了,沒想到這個“油鹽不進”的教授竟然會主動給他打電話。 “方便,您這是……” 還沒等他說完,楊柏文在電話裡說:“那趕緊過來吧!” “現、現在嗎?” “對,怎麼?”楊柏文遲疑地問道。 “沒問題,這就過去!” 劉向山使勁扒拉了剛吃幾口的午飯,然後抽出一張紙巾隨便抹了一下嘴巴,迅速地跑到停車場,開動汽車就向翻譯學院趕去。 劉向山在路上一直在想,楊柏文這麼著急讓他過去,難道是要提供什麼有用的線索? 想到這裡,心裡面一陣欣喜。 最近,他的壓力實在太大了,裴青讓他兩個月破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