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第2/3 頁)
佔廷代表前往亞森承認查理大帝為皇帝。從此以後,不論在實踐中還是在理論上都存在兩個帝國。[128]確實,法蘭克君主只是被承認為皇帝,而不是羅馬人的皇帝。查理大帝本人也的確盡力迴避使用&ldo;羅馬人皇帝&rdo;的頭銜。[129]拜佔廷人堅持認為,他們才擁有使用這個稱號的權力,並強調其與西部皇帝的區別,強調君士坦丁堡的那位羅馬人惟一的皇帝。但是,與古羅馬拉上關係是中世紀帝國觀唸的基本內容。拜佔廷帝國即始終認為自己就是羅馬帝國,而實際上在9世紀以前其皇帝稱號中很少體現這樣的觀念,[130]同樣,西部帝國則主要透過教廷與羅馬緊密聯絡起來,儘管事實上它直到奧託時代才最終以同樣的稱號與羅馬聯絡起來。[131]第二帝國的建立和被認可,對拜佔廷帝國繼承羅馬遺產的惟一特權也是一個挑戰。然而,加洛林帝國和重新煥發活力的拜佔廷帝國之間的分離使君士坦丁堡後來的君主有可能否認812年對西部帝國的承認。
尼基弗魯斯一世拒絕承認查理大帝和米哈伊爾一世承認查理大帝不僅是因為這兩個皇帝個性上有差異,而且是因為811年的那場災難導致形勢在極大範圍內發生了深刻變化。巴爾幹半島日益嚴重的威脅,使得拜佔廷帝國繼續與西部進行鬥爭變得困難重重。812年春季,科魯姆奪取了黑海沿岸的德維爾圖斯城,摧毀了要塞城堡,按照拜佔廷方式將當地居民掠奪到他控制的領土上去。拜佔廷人不僅衰弱無力,而且其他邊境城市的民眾也紛紛逃亡。科魯姆以最後通牒的方式向拜佔廷帝國政府提出和談要求,當拜佔廷帝國對是否接受和談稍微有些猶豫時,他立即於812年11月初佔領了重要的港口邁森不利亞。這裡的大量黃金白銀全都落入其手中,同時他還奪取了大量著名的希臘火原材料。皇帝的一些顧問,在大教長尼基弗魯斯領導下同意皇帝的意見,主張接受保加利亞國王的和談條件,但是包括斯圖迪特修道院院長塞奧多利這位最重要人物在內的部分人卻極力煽動狂熱的戰爭情緒。最終塞奧多利的主張佔了上風,813年6月,拜佔廷帝國的大隊人馬在亞得裡亞堡附近的維爾西尼基亞與科魯姆的大群部隊不期而遇。兩支部隊面面相視,一時不知如何行動,而後,色雷斯和馬其頓軍區將軍於6月22日發動進攻。但是,來自小亞細亞的部隊在阿納多利亞軍區將軍亞美尼亞人利奧(leo the arnian)的率領下拒絕跟隨歐洲軍區行動,他們突然撤出戰鬥。兩年前的倒黴命運再次降臨到拜佔廷帝國頭上,此時,可憐的軍事指揮,特別是加上拜佔廷人內部的鬥爭,使科魯姆再次獲得了勝利。正統派皇帝米哈伊爾一世遭到的慘重失敗動搖了其權威,為政策的變動和恢復毀壞聖像政策鋪平了道路。813年7月11日,米哈伊爾一世被廢黜,亞美尼亞人利奧登上王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