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2 頁)
另一方面,尼基弗魯斯以羅曼努斯&iddot;利卡潘努斯為榜樣,設法限制教會大地產和修道院大地產。尼基弗魯斯在羅曼努斯只是偶爾觸及這個難題的地方著手,他於964年頒布了一道反對教會增加地產的特別法令,這是拜佔廷立法中最具大膽創新的法令。[194]教會地產的增長幾乎和世俗地產的增長一樣迅速,它不斷得到各個階層民眾善男信女的捐贈和遺產,迅速膨脹。同時還持續不斷地湧現出大量新建立的修道院,與之相應地還有捐贈的土地資源。儘管可分批償還地價的土地負有納稅義務,但是,這種土地幾乎不被看成負有與其他等級土地同樣的義務,無論如何,納稅義務常常由於授予特權而遭到破壞。當帝國普遍感到土地短缺,當爭奪與保護小農和農兵地產的鬥爭激化時,教會地產的增加顯然對國家不利。10世紀期間,這一情況就已經存在了,這一趨勢的發展是以犧牲那些具有較高生產力的土地的所有權為代價的。對於他這個拜佔廷皇帝中比較虔誠的君主而言,在其做出決定時,宗教和道德因素的其他考慮同樣重要。他毫不留情地制定這一法規,指責修道士們只想著積累地產,忘記了自己的誓言,致使修道生活&ldo;徒有虛名,給基督的名字抹黑&rdo;。修道院、教會機構和教士等級攫取轉手地產的行為停止了。同時,禁止建設新的修道院和教會機構,因為建設的動機通常就是簡單地為了好名聲。任何人如果要證明其慷慨捐贈真的出於虔誠信仰的話,那就應向那些已經破敗不堪的、更陳舊的教會建築施以援手。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應該將土地捐贈給教會機構,而應把他們打算捐贈的土地賣掉,而後將所獲得的錢款捐贈給教會機構。購買土地的人應是任何世俗地主,從而使後者順利成為一個&ldo;權貴者&rdo;。另一方面,在荒無人煙的地區修建隱士居室和修道士小屋不僅得到許可,而且還被認為是善舉,因為這不是獵取土地的行為。這一大膽的立法雖然一直未能生效,但是它非常清楚地表明皇帝尼基弗魯斯的政治原則和極為虔誠的動機。
拜佔廷城市經濟的狀況較好地解釋了帝國那些經濟上最強大的階層都向農村發展以購買農民土地的事實。政府對城鎮裡經濟力量的自由活動的限制,甚至比農村地區的限制更加嚴格。對城市經濟苛刻的限制和嚴格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積極主動開拓發展的空間(參見第208頁),獲取土地遂成為剩餘資金投資的惟一可行途徑,這也就導致了富人獵取土地的貪婪慾望。
兼併土地運動的發展有兩個途徑。其採取的第一種形式是獵取拜佔廷各個省區的小農土地,從而破壞了拜佔廷國家現有的社會結構;另一種形式是到拜佔廷帝國境外征服帝國敵人的土地。[195]10世紀期間,對國家佔領的東方土地的接收首先成為小亞細亞貴族的工作。同時,10世紀的大征服肯定被視為拜佔廷國家實力增強的證據,也不能不被看作是激勵拜佔廷人與異教徒鬥爭的宗教狂熱情緒的一個結果。
尼基弗魯斯&iddot;福卡斯完全為其宗教狂熱情緒所左右。對他而言,與伊斯蘭教的戰爭就是一種神聖的使命。他甚至宣稱,所有在與異教徒鬥爭犧牲的人都應被尊稱為殉道者。這一表態極為鮮明地表示出,拜佔廷人把對穆斯林的戰爭當作聖戰的情緒,一種拜佔廷國家急於擴張的、動力強大的情緒。
尼基弗魯斯作為皇帝發動的征服戰爭還是在其擔任羅曼努斯二世的軍隊總司令時開始的。他的統治及他以後的兩個皇帝的統治共同構成了中世紀拜佔廷帝國最偉大軍事征服的時代。皇帝尼基弗魯斯所向披靡,突破了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拜佔廷帝國邊防前線的陶蘇斯防線。其統治的最初兩年主要致力於西里西亞山區的戰爭,這是一場耗費精力和人力的戰爭,而戰爭的高潮是圍攻陶蘇斯和莫普蘇斯提亞。這些重要城市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