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生物溼法鍊銅(第1/2 頁)
“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秦建設笑道。
他堅定地站在了李唐這一邊,毫無理由的信任李唐的說法。
雖然從理智來說,他也覺得這一片低品位的礦石並,正如專家所說,目前沒有多大的利用價值。
“技術的進步,哪有那麼容易呀。”孫毅權聽了李唐的話,感嘆了一句。
其他人也笑了起來。
倒也是沒有嘲笑李唐的意思,只是覺得年輕人的想法比較單純。
陸堪青覺得李唐不太懂冶煉,於是解釋道:“銅礦選礦需要經過多道研磨細碎,然後分級選礦,接著是用特殊藥劑浸染浮選,最後烘乾。同樣得到一斤銅礦,品位低的礦石,其中的工作量,需要的浮選藥劑等等,都要比高品位的銅礦石,要高出許多倍!你想想就知道,其中的成本,也是成倍增加的!”
“我知道,這就是我剛才說得的思維定式。”
李唐理解他們的想法,然而別人卻還沒領悟他的想法,“因為已經有一個火法鍊銅的冶煉廠,所以你們考慮的方向,都是往為既有冶煉廠服務的方向去考慮,去研究論證。你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採用溼法鍊銅。”
“溼法鍊銅?”
“你瞭解溼法鍊銅嗎?”
“溼法鍊銅的成本比火法鍊銅要低許多,按你剛才的說法,國際上火法鍊銅成本在每噸一萬二以上,而溼法鍊銅的成本還不到每噸八千元。可是,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溼法鍊銅的銅產量佔比還不到百分之十!”
“選擇成本高,拋棄成本低的方法,大家都是傻嗎?自然不是的,兩種鍊銅方法,本質上相同,但是結果卻是有巨大的差別!”
“溼法鍊銅在處理雜質方面,有著天然的劣勢。火法鍊銅能夠冶煉出附和國家標準的金屬銅,溼法鍊銅很多時候出產的銅金屬並不達標,雜質很難除盡!”
“溼法鍊銅我們華夏自古就有,如果真的有那麼好,國內各大冶煉出怎會摒棄!”
專家們你一言我一語,匯成潮水,淹沒過來。
李唐如礁石一般,巋然不動。
專家們說的沒錯,溼法冶煉在華夏曆史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千年前,不少古籍中都有記載。
如《宋史·食貨志》中就有記載:“以生鐵鍛成薄片,排置膽水槽中,浸漬數日,鐵片乃為膽水所薄,上生赤煤,取括赤煤入爐,三煉成銅。大率用鐵二斤四兩,得銅一斤。”
古代的溼法鍊銅又稱膽銅法,歸納起來也很簡單,就是鐵和硫酸銅發生還原反應。
他再一次理解專家們的說法和想法。
也再一次,專家們並沒有領悟他的真正意圖
“溼法鍊銅又分很多種,我想給大家探討的是生物浸染法鍊銅。”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物浸染法鍊銅?”
一時間,其他人都不知該怎麼討論。
實在是,這玩意兒比較新鮮,在華夏國內很少見。
溼法鍊銅在國內佔比不足一成,而生物溼法冶金更是其中新興物種,自然是少之又少。
所謂術業有專精,每個人精力有限,擅長的方向自然不一樣。
尤其是做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往往研究分支很細,擅長的也是一個非常某一個分支領域。
當李唐說出生物浸染法鍊銅的時候,他們腦子是空白的。
這種鍊銅方法也是有所聽說的,畢竟近些年也有礦企開始研究這種方法。
“孫教授,你對銅礦山瞭解得多,知道這種鍊銅方法嗎?”
“這種方法,不是銅礦冶煉的主流方法。”
“什麼條件下適合這種鍊銅方法?”
“國內有哪些礦山採用這種方法?”